景物描写的感悟(三)
朱自清的《冬天》第二段: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这一段描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坐小船游西湖的经历,与第一段一样,交代了事情的原因。然后就是简单描写月、湖、山的景色,除了周围的环境暗,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特别的印象,可这里景物描写的特征就是暗。可为什么这么暗的月色反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而之后又说几个人都不大说话,那这有什么值得难忘的呢?
如果要让我写友情,我根本不会考虑环境的作用,我的环境描写也都是叙事时顺带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像游西湖这样的描写,我要写就会这么写:那天晚上好安静啊!除了桨声,什么也听不见。这样似乎写的没有那个氛围,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感慨的,没有逻辑性。
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表明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只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件难忘的记忆。即使乌漆麻黑的天色进入寺庙,只是听听念佛的声音,看似景物都简简单单的描写,反而更说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
有时候我觉得朋友之间不聊天,会觉得有些尴尬,在写的时候也总会描写我说什么,朋友说什么,说说双方的感情有多好,现在想想,是我对朋友的感情理解有问题,还是自己的内心有障碍,这还是需要今后生活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