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者 ,或近智
静夜思,也是一种夜读。在夜色中穿行的光,跋涉向远方,汇聚成黎明的万丈曙光;在心间飞舞的圣洁思绪,直抵心灵的隐秘处,让心思远离阴影。把自己从阴影笼罩拉出来,心向光明是一种福气。
……正视“荣誉链”问题(请恕我“发明”这个新词)—— 一个荣誉“导致”下一个荣誉,哪怕不再努力干活,不再锐意进取,失去蒸蒸日上的生长力,甚至是消极怠工的人,很多时候就可因为先前的荣誉,躺在所谓的“功劳簿”上,就轻而易举地“力压”那些虽兢兢业业但在荣誉上有缺失的拼搏者而脱颖而出,甚至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坐等,一切就会“唾手可得”,有人称之为荣誉“专业户”。这种“滚雪球,越滚越大”的情状,让一个人拥有了“荣誉假象”,见惯了光鲜亮丽的荣誉之下,难以掩盖的学术和业务上的简陋和寒碜。
“荣誉雪球”是如此具有“包装力”,以至于让人“急呼呼”地你争我夺,否则,可能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甚至恶性竞争中,无所不用其极。如若不预设科学的“准入制度” ,仅仅注重荣誉“一环扣一环”,就可能是对干事创业者的一种冷漠和打击。
不可否认,鱼龙混杂,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的特级教师的“特别”之处仅仅在于待遇特殊,而非学术精英,亦非拥有研究特长;有的高级教师“高级”之处往往是工资上“高超”,而非教学高明和业务高深。不能引领,徒有虚名,远离“名号”设置的本意,岂非尴尬?
甚至,在评选某某省级名师时,很多人“精明”地盘算,精细地分析到底有什么什么现实的好处,四处打探如何动用人脉进行肆无忌惮的“活动”与“造势”,这种“外功”是大张旗鼓,甚至殚精竭虑,然而却对区区三年的培养周期竟颇有微词,认为精力投入过大,而完全忽视了专业化成长而想“一蹴而得”,完全不顾自己可能存在的浅薄虚浮,而耿耿于怀于虚名,或为不智。人最大的无奈,当是名实不符。
无论外在的世界多么光怪陆离,我们的内心一意光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善于反思和反省,这是严整的精神生活所必需,是灵魂的进阶和修炼。勤加省视,不断拭去名利的飞尘,或让自己心灵真正强大。
金辉 于颐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