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十三)尽心上篇2——人不可以无耻③:核心知识点、应用延
2024-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知非非非
核心知识点
什么是大众?什么是小众?
孟子早就给出了他对“大众”的定义:“行之而不著焉”——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何而忙;“习矣而不察焉”——接受了某种观念却从未洞悉为何这么定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终身按某种方式生活却不知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这样的人就是大众,不知,也不智。很多人已身处高位或生活富足无忧,从数量上来说,是人群中的“少数”。但他们很可能只是运气够好,并不知此生是为了什么目的来,要去往何方,从思想上来说,仍是“大众”。
相反,假如一个人能够做到“著”“察”“知其道”,行事、决断都是出自本心,那即便他也只是每日上班、下班、照顾家人,行为从无出格之处,和你我常见到的“大众”无异。但他是一个“小众”的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也知道怎么活得更好。
应用延伸
感到快乐的时候,接受并延展快乐
《中庸》里讲:“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万物不会自欺,夏天不会下雪,雨天不会干旱。
但人会自欺。
明明想做个乐队主唱,偏要说歌手都过于浪漫,还是做会计稳定;明明想离开父母庇护,却要说赡养双老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勉强自己回家乡,过上不甘心的日子。
“我不能”“我不行”“我好希望”......这些心里的委屈、遗憾,都是你对自己不诚实造成的。假如音乐能让你快乐,那就每天都唱上一首歌;假如在异乡更自在,就接受故乡难回,把异乡变成下一个家乡。
对自己诚实很难,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庸庸碌碌沦为“大众”;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就是感到快乐的时候,接受快乐;感到孤独时,揣摩孤独。见到悲剧,心里难受;碰上喜事,拍手叫好。
将这些真实一点点存下来,你就一点点地接近“诚”,接近自然真理,接近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