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IT·互联网Tech

简书——一个可能的弥赛亚

2014-06-12  本文已影响694人  Leviathan

         从UGC社区类产品的开端之时,将用户分为三六九等就是这些社区无法摆脱的原罪。在web2.0时代的标志就是去中心化和UGC(全体用户产生内容),但是出于社区的运营的角度将用户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网站趋向于把用户作为核心用户、普通用户、浏览用户,然后将核心用户作为内容创造者,而普通用户作为内容评定者与传播者,而最为庞大的浏览用户充当的就是信息接受者和流量贡献者,而在运营的过程中就往往会出现对核心用户的更多的偏爱。这种分类运营方式虽然在情感上不太能接受,但是商业运营上却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内容创造者才是最有价值的。可是随着UGC产品形态进一步成熟,微博这种更为抽象的UGC类产品挟大V这种新的用户形态出现了,大V具有比核心用户能够创造更多的贡献,也对社区本身有着更强的商业价值。于是无论是微博这种社会性社区还是知乎这样的知识性社区,大V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和强调了。大V在创造各大的价值的同时所衍生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V作为加强版的核心用户,其与普通用户的距离会变得更加遥远,普通用户的上升渠道变得极为狭窄,内容的创作成为一个少数人的孤岛,而当大V贡献完了自己的价值之后普通用户又难以成为大V,整个社区又陷入了一潭死水。

我再引用一个我在知乎中关于为什么知乎问题质量渐跌?的一个关于这种UGC类产品模式演变的回答来详细说明我的观点。

我觉得现在知乎除了大量用户涌入导致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个小众社区到大众社区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问题之外。 还有一个是由知乎本身的机制造成的但是却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关于知乎大V们对话语权的过度掌控导致知乎出现一种微博式的转变。知乎大V们的答案无论是否靠谱、切题都能够轻易的得到大量赞同成为答案的前列,虽然大V们的答案能够比普通人有更大的可能贡献一个好的答案,但是在评论里频繁出现的所谓“看完再赞”、“抢沙发”的留言,就使知乎的答案评判标准由内容决定渐渐的变成由答题者决定。尤其是知乎现在的首页推荐机制,将首页变成你关注的人的动态,这样的设定使大V的话语权更加稳固,大V的答案能够被大量的关注者看到,而一些普通用户的答案始终在最低端,没有人能够关注到更别说得到赞同了,这样的一种马太效应产生的后果。就是使知乎成为大V们的小圈子社交平台(大量的xx是谁的问题)和普通人选择一种符合自己胃口的观点然后点赞的一个平台。这样的知乎就完完全全是一个翻版的“新浪微博”,大量垃圾信息和少数活跃大V同时存在,短期可能能够使知乎保证高质量内容的产生,可是这样的模式非常不利于知识的分享和交流,对新用户以及普通用户完成自己答案的积极性是致命的打压。

这样的一种演变,知乎未来的发展前景甚至不如百度知道,虽然知乎所涉及的问题的确略微高端,可是在百度知道也不会出现以回答者而不是回答本身作为评判标准的现象。

另外关于其他回答中涉及到的一个关于很多知乎回答是由非本专业的人瞎扯出来的导致了知乎回答水平下降,我不赞同这个观点。门外汉对其他行业的夸夸其谈固然是令人生厌的,可是在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某个答案的看法,即使这个答案是不专业的,在一个合理的评判机制之下,门外汉的答案很容易被沉下去或者被折叠,而这样的答案成为前排的答案恰恰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个答案是大V回答的或者这个答案被大V点赞了,所以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在知乎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平台,依靠大V来帮自己鉴别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对于答案的评判标准对于整个社区的发展却是非常不利的,这应该是知乎官方需要值得关注的地方。

         这个回答的下场正如回答内容所说的一样,根本不可能有大V会赞同我的言论,我的答案也就无法被更多的人看到。一个充斥着大V的UGC社区的所谓以内容为评判标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且这种形态下的极其狭窄的上升渠道导致的是这种类型的UGC社区变成一个个由少数人编写的传统媒体而不是什么社交性媒体。

         说完了当今的UGC现状,接下来再谈谈本文的主题,简书——一个可能的弥赛亚。为什么称简书为弥赛亚?medium以及简书对于UGC类产品的最大的意义就是对于传统的大V制度的一种颠覆。对于简书来说这样新的内容发行形式来说,作者并不是最重要的,文章的质量以及话题才是核心。无论是简书的专题机制还是首页机制,都尽量的把作者的因素给缩减到最小,更多的专注于本身而不是作者。另外一个非常值得提的地方就是简书的首页机制,它完全抛弃了大V核心意味浓厚的timeline,最新动态这个选项只放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而首页则是编辑所推荐的一些文章。

         从博客时代开始,衍生到目前的微博、知乎的实时更新的信息流模式所造成的以“新”、“大V创作者”、“社交”为话题的追逐热点,这种围着大V转的社区无论多么繁荣其背后都隐藏着衰败的风险。例如前几年的微博,最初的新浪微博门槛非常低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开放平台每个人的观点都被足够的重视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但是随着用户的极具膨胀以及大V战略的实行,当今的新浪微博可以说已经不是Twitter类的UGC产品而更加像一个大V发布观点的新闻平台而已,即使微博并没有直接死亡但是却早已不复从前的影响力了。而简书作为这样一个以写作为切入点,将内容为主的观念以及真正的平等给体现在社区之中,使能够创造内容的用户被忽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反鸡汤运动就能上首页以及登上简书周刊,但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我一个知乎答案的扩展改编,而现在这个答案在知乎还是无人问津 ),而横亘在普通用户和大V之间的横沟也接近于不存在。这就是简书作为一个新的内容模式给UGC类产品的一个启示。虽然作为medium的跟随者,简书并不是原创, 但是简书却把这一点在国内体现的非常好,虽然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增加,简书能够始终坚持内容为主以及甄选出更好的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及当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创作者的光环红利凸显时,大V战略的诱惑会变得更为可观,但是我坚信简书作为一个“找回文字的力量”以及“找回内容的力量”的社区能够始终坚持自己初心,成为UGC类产品的一个可能的弥赛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