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土故事国学与传统文化

忆中秋,过中秋

2017-10-04  本文已影响77人  乡村之间

小区不大,几十户人家,平时零散的停放了十几辆车,常住小区的人无论老少几乎都能叫出车的主人、识别车的牌号。可是这个假期却不一样,小区停放的车明显增多了,而且增加的都是外地车,上海、广东的比比皆是,市外省内的车也不少,想来都是千里迢迢赶回来过节的人们。

我特意翻看了自己前三年中秋节当天的日记:去年凌晨送新兵启程,前年和大前年基本都是非常浑噩的度过,虽然有假期,但是却没有节日的氛围。

记忆的车轮继续往30年前翻滚……

忆中秋,过中秋

每逢中秋或者端午,去外婆家成了必修课,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吃上一顿好吃的,但凡去外婆家基本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那时都是稀罕物,尤其是那月饼,用油纸包裹着的,咬一口特别香甜酥软,连那表面的“壳子”都舍不得掉地上一点点,恨不得再将手指吮吸一遍。

记得那时,树上的柿子、池塘里的菱角都是一种美味。柿子树在农村也同样是稀罕物,整个村民组仅有一两棵,刚由青泛黄时,我们这群孩子就盯着望了,可柿子没熟之前是不能吃的,不像梨子、桃子之类的。菱角是需要我们下水去拉的,有时候必须借助大人们的力量将菱角的藤全部拖上岸,然后再仔细的翻找,寻那些个大的扯下来,生吃也罢,带回家煮熟了吃也好,那味道都是特别鲜美的。

没成想,若干年后,菱角也成了桌上的一道菜。而柿子竟然成了农村里的“灾难”,不说每家每户都有柿子树吧,至少一个村民组有好多棵,随着柿子树的增多,活跃在树底下的孩子却减少了,再没有谁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觊觎邻居大妈家的青柿子了,所以,现在的柿子树上挂的都是熟透了的果实,一阵风吹过,能吹落很多,掉在地上,吧唧一下摔的稀烂。有些鸟儿从柿子还未熟时便开始啄食,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在树上扎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风吹着塑料袋发出哗哗的响声,能有那么一两天吓跑鸟儿,再后来,它们便也明目张胆的侵略了。

没成想,月饼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随着工艺的日渐成熟,月饼的品种日渐增多,价格也日益飞升,若不是八项规定的出台,各种天价月饼或许会充斥整个超市的货架。除了中秋当天,切一小块月饼尝尝应应节外,我基本是不怎么吃的,或者在节日之后的某天肚子饿了,会拿来充饥。

在这个年代,无论是中秋还是端午,吃已经成为次要的了,重要的是家人的团聚,平日里天南海北的各自辛苦工作,远离爹娘、远离子女,只有节日的几天里不远千里奔波回家,只为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围坐一桌,叙叙旧、谈谈心,聊聊过去、再说说未来。看着父母日益老去,看着子女们渐渐长大,每个人的心里既有说不出的无奈,又有说得出的欣慰。

既然是过中秋,又怎么能少得了桂花和赏月呢!可是,今年这天气,赏月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了,但云层之外,圆月却依然在空中悬挂着,嫦娥依然抱着玉兔在那玩耍着,而勤劳的吴刚依然不停的挥舞着斧头,那桂花树的碎屑掉落人间,经历了春夏的茁壮成长,在这个仲秋时节喷发着她的清新香味。

60、70、80后人,对于中秋节,你还有什么记忆么,欢迎补充。

也祝各位简书人中秋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团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