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故事上班这点事儿

我为何放弃了年薪40万的offer?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定投者
体制内VS体制外

首先介绍下本人,80后,文科男,体制内单位,从事管理类工作。前两天,得到一个跳槽到北京市某国企的机会,也是管理类职位,税前年薪40万。

起初,自己被40万的年薪吸引,认真地心动了,毕竟这个薪水要比现在高出一大截。大家常说的“我有一个同事跳槽后……”的故事,就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不由得有些激动。

然而,跳出体制内的决定是艰难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激动、兴奋后,我又开始了纠结、犹豫,白天琢磨,晚上考虑,甚至失眠到凌晨两三点。

最终,经过反复的权衡利弊、比较得失后,我最终放弃了这个年薪40万的offer。

你可能觉得我缺乏勇气,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错,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确定自己的抉择是对是错,只能保证这个抉择是自己真实的内心选择。

今天,我想把自己权衡利弊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为想跳出体制内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体制内的朋友,虽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比较利弊得失的思路可能会有一定借鉴。

首先,是否了解企业薪酬水平。长期在体制内工作,与企业界接触有限,对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了解不多。以本人为例,在现单位工作,每年到手不到20万,确实很低。可是,根据这次的了解,企业里面税前40万,相当于税后28万。28万的税后收入,在效益好的国企里,也就相当于一个科级中层的薪水,用我在某国企工作的同学话来说,属于“还不错”的薪水水平。正是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些行情,所以,看到年薪40万,比现在工资高出一大截,便以为是难得的机遇,其实在别人看来也就一个中上的机会。

第二,隐性福利难舍。在动了调离的念头以后,更加发现体制内各种福利的难舍。比如,现在每天早晚班车接送,上车后就可聊天或闭眼休息,而跳槽后只能地铁、自驾,耗时费力又费钱;比如,现在单位食堂的1块钱自助早餐,8块钱自助午餐,一天餐费十来块就能搞定,而跳槽后每吨午餐恐怕都得三四十元;比如,现在单位内免费停车,而跳槽后每月的停车费也是一笔支出;比如,现在单位每天可以在专有房间踏实睡个午觉,而跳槽后中午只能在工位上趴着眯会儿;比如,现在单位四人一间六十平米的大办公室,跳槽后恐怕只能挤在小小的格子间;比如,现在单位有公立幼儿园,可以解决职工子女从小学到初中的入学,而跳槽后只能自己想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第三,害怕失去安全感。在体制内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财政拨款,旱涝保收,工资每年稳步增长,丝毫不会受经济波动、行业变化、技术进步等任何因素的影响。工资每月雷打不动入账,让人有安全感。而如果跳槽,短期来看,薪水是比现在高出一大截,可是如果将来企业效益不好,自己的收入直接受影响,万一倒闭破产,自己做的并不是技术类工作,到时候再到人才市场投简历应聘,已没有优势了。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失去,容易引起内心的恐惧。

第四,未来职业发展。在体制内工作了近十年,经验积累一些,能力提升不少。由于自己踏实肯干,前两年有机会从一个重要部门,调入另一个核心部门。更重要的是部门领导器重,大领导也很信任自己,并已有要提拔使用的明确表示。要放弃这样的晋升的机会,实在难以放弃。

第五,体制内单位的平台。我那个在企业工作的同学说“平台还是现在的单位好啊”,的确,在现在这个体制内单位,虽然不是权力部门,和政府机关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是公共平台,面向社会,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结识的人脉,能够利用的资源,要比在企业工作多得多。

第六,家庭、朋友的看法。本人老家在农村,在家人和朋友看来,至少在多数亲朋好友看来,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班,要比在企业工作风光。他们会看工资很低的公务员,但可能不会羡慕薪水很高的企业职员。长期在家人朋友中形成的印象,让我在考虑转换工作时,不得不考虑面子问题。

第七,跳槽没有回头路。多数人这一辈子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就是毕业参加工作。从体制内跳出去容易,但是想再回体制内恐怕难比登天。这条路是一条单行线,一脚迈出去,就没有回头路,想再捧回“铁饭碗”,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体制内还是体制外,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需要考虑不仅有价值观、个人能力、勇气、进取心,还有考虑可能失去的东西。相信我以上的七条考虑,能帮你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