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诠释管理
2025-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萧力恒
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如何定义“管理”,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这个命题,要求我们:从本质上描绘出管理的轮廓,为其提供一个清晰的定义。
实际上,当提出这个问题时,许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可能会感到难以立即回答“管理”究竟是什么。
这也让我想起多年前,我的导师在教授管理课程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正是那个提问开启了我对管理认识的探索之旅,并为我指明了方向。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与不断激励,他的教诲如同明灯,让我在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清晰。
我相当认同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我认为:
『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种结合了“思维”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做管理必须将这两者紧密结合,否则就难以真正体现管理的价值。
在我看来,管理具有两个显著特性:
1.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个体基于自身经验、环境和感悟,形成的认知和行动方式。
试图将管理标准化为一套学说,
往往是出于标新立异,想要独树一格而非真正的理解。
2. 管理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一日三餐般重要且持续。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管理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细致入微地投入。
「投入」什么呢?
就是思维和行为同步导入。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会仅仅满足于“人管人”,而是会积极组建问题团队,通过互动、沟通和协调来建立有效的制度。
简而言之,管理是一个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渐进过程。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透过组织,来获得成果的一种功能、道具。」
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然是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和执行者。而
「管理」在本质上,就是“让组织做出成果的方法”。
因此,学习管理并熟练掌握其精髓,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组织的成果”上。
管理是为领导服务,领导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所以,
管理层的责任,就是「执行并完成」;
带领团队,完成组织所期望的成果。
否则,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将难以取得应有的绩效。
「管理」是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制度,确保团队能够高效运作并达成组织期望的成果。
以上是我到目前为止,对“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