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领悟“术”

2016-10-30  本文已影响19人  都市牛

最初一看这个题目,感觉会不会有搞错了,毕竟一般人的感觉都是“道”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传授,而相比之下术是简单和直接的。

可是,一旦抱有这样观点的人,在开始尝试从术中悟道的过程,就容易会出现迷失方向。如时间管理里面有众多的术:“番茄”、GTD、日历、记录时间等等。每个具体的方法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某个固定问题提出的,但是对于跟随者,这些问题则不一定是他们目前最优先解决的。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开始立马跟随,常见的结果就是出现挫败感。我结合自身情况,分析挫败感来源包括:

- 看不到自己应用“术”前后的区别(因为没有前后的自我分析、对比)

- 不能对各种术进行整理合并,在应付各种术过程中消耗过多的精力(不懂得选择)

- 在简单的跟随、模仿过程后,技能熟悉度是增加了,但是外界环境的改变将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学习“道”,我的理解是学会选择。在学习别人的文字过程中,关注背后做出“选择”的智慧,如:

- 为什么选这样的主题

- 为什么这样阐述问题

- 为什么选这样的事例

就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了。

接着用这样的思想分析吴军老师对“山水”提出的问题:“蚂蚁战胜了大象之后,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大象。那么成为大象后,如何避免被另外一只蚂蚁打败“

回答:

蚂蚁打败大象后,并不一定是成为大象,有可能成为狮子、猎豹等。这里大象(不会跳舞)成了一个静待被打败的对象了。

企业本身并不希望成为大象,因为这个时候对于投资者,这是缺乏活力的标志,在商业世界中一旦出现这样的慢节奏,一切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成为大象,接受其本身的规律。但是人和企业不一样,只有自己不把自己当成大象,就一直可以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的大象展开进攻。举出的事例包括了贝托谢姆、威廉姆斯两个例子。

给出一个结论:聪明的人不会等大象死掉才寻找出路,而是在不断的寻找下一个浪潮。

给出另外一个结论:公司的死亡是对于社会最后一次贡献,如果坏的东西不撕掉,整体就会垮掉。

吴军老师的回答分析:

解答问题注重了分析问题中不完备性,不把回答当成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提出了对于企业而言是可以选择做猎豹或者狮子的。

把回答范围扩展到人,提出聪明的人应该能主动选择下一个浪潮,而不是能守存量。

引申出一种对待生死的观点:换个角度,失去并不一定是坏的事情。

最后总结:

- 主动选择

- 跟趋势,找增量

- 有失才有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