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成长励志青春

终于,我们没有开学了。

2017-09-01  本文已影响102人  小柒__

-1-

这两天刚上大学的表弟准备启程北京了,毫不避讳地说男生出门的确比女生要简洁许多,一个24寸的行李箱外加一个背包就感觉好像把什么都带走了。看着这个半大的小伙子细心地收拾着行李,猛然想起同样的状态我已经历过四年,但,没有第五年

曾经在校的时候关注的校园公众号每天都在推送这各种“新生爆照”或者“开学指南”,每年都是差不多的内容,读者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充斥着微商和广告的微信偶尔还能刷出几条抱怨开学和吐槽课表满满当当的朋友圈,想象着你们一边抱怨开学一边又和计划着开学不久后的小假期要去哪里浪。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吧。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装进行李箱里,奶奶总是会给我装好各种汤料,好让我在学校能偶尔自己开个小灶;妈妈会偷偷把我的钱包塞满,千叮咛万嘱咐地说要好好吃饭,不要熬夜;爸爸则默默地买好车票,把重到不可思议的行李放到车上。

-2-

还记得校门口10块钱4个菜还能带个汤的快餐吧?自从1月份离开学校就再没吃到过这么便宜的饭菜了,无论美团发多少红包,最终结算下来还是那么贵,还不太好吃。

被炎热的夏日撩拨起的馋虫,看着一顿破50的下午茶套餐,不禁和同事抱怨道:“一份鸡蛋仔的钱可以在学校吃3份了。”想想还是忍着吧。

还在学校的时候流行着这样一个谚语:“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吃腻了外卖就踢着拖鞋去寝室楼下的饭堂来一份10块钱的盖浇饭,还有无限畅饮的杂菜汤。

一年1200的宿舍再也没有我们的床位了,如今一个月1200的一室一厅都还被精明的房东太太明里暗里的以各种理由涨价。偶尔的宿舍夜谈总能八卦出一点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如今5个室友散落在各个城市,隔着屏幕的畅谈却觉得少了点温度。

前几天和朋友去了趟必胜客,买单的时候服务生说“没带学生证可以支付宝付账,登记后有学生8折优惠。”我和朋友耸了耸肩无奈的说:“不好意思,我们毕业了。”以前没觉得学生证除了证明身份外有什么特别重要的用处,而如今,没有了学生价才惊觉原来自己这20几年一直持有一张行走的打折卡。

这所有来自学生身份的优惠在6月的盛夏成为历史,我们已经渐渐适应以回忆的口吻诉说这那段灵动而张扬的时光。

终于,我们没有开学了。

-3-

你知道“方圆两公里找不到一家好吃的麻辣烫是什么感觉么?”

这个时候会特别想校门口的宝贝阿姨和贫嘴阿叔吧,作为邻居也是竞争对手的他们总会在做生意的间隙有意无意的斗着嘴,这种有趣而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应该只在学校这个小商圈里才能存活吧。

你知道“下班回家后完全失去语言表达的欲望是什么感觉么?”

这个时候会特别想念能陪你畅谈到凌晨四点,难过的时候陪你难过,开心的时候比你更开心,失恋的时候恨不得为你打群架的舍友宝宝吧。也许她们真的是除了你家人和知己外,为数不多的能设身处地为你着想的人了。

你知道“周末明明只想摊在床上睡到天荒地老却还得爬起来完成临时任务是什么感觉么?”

这个时候会特别想念那些周末和朋友逛街,去隔壁城市游荡的日子吧。成年人的世界是利益的,想要过上电视剧里职场女王的生活,首先就得熬过菜鸟这个底层人设,一步一步的进阶,就像打怪升级。当棱角磨平,骨子里开始透出点雷厉风行的味道,也就有和Boss谈条件的资本了。

如今的同学或奔赴各个工作岗位,或进入更好的学府,或去往不同的国家,或在种种纷扰中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方向。而无论我们现在是什么身份,身在何方,在这个看似和我们有关但又没什么关系的日子里,还是像以前那样默契地在彼此共同的朋友圈里完成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

说起来,我们这群“伪大五”的老油条们真是奇怪啊。

-4-

最近时常想起刚过去不久的四年,感觉好像做了一场梦;梦里睡了5个姑娘,爱上了一个男孩儿,遇到了一群可亲可爱的同学,和亦师亦友的老师。

我们在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隔绝下,或许会渐渐变得陌生,有些人可能真的就只能“朋友圈见”,但无论怎样,我还是真心的希望你们能过的好,像照片一样好。

我在大学四年曾经无数次说过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失败,但如今我却觉得即使上帝给我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但幸好能在那不短的四年里遇到你们。

“这四年”和“那四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截然不同,前者是进行时,后者则是过去式。

如果真的可以时光倒流,重新做一次选择,我想我应该还会来到这个地方,因为这本就是命运的归宿,命运的齿轮上刻着我们注定要相遇,注定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像现在这样回忆。

“师兄师姐好。”

“你好,校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