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小实验的故事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木老师

【故事学习小案例】

  双盲实验的故事

〖内容〗

这是一个卖苹果的故事。

水果市场上,王婆打开一箱苹果。“又甜又脆的苹果!不甜不脆不要钱!”

说的好听对吧,当然啦,卖苹果的说的都好听。若你是一个消费者,不需要考虑就会挑几个看看。嗯,不错,确实没有烂的。

但是,只看“几个”是不够的,最好把整箱都翻开看一遍才放心。只是你没有时间,或者王婆也不让。

那么,你检验的越多,“这一箱苹果都是好的”

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吧。这就是“大样本”的意义。

然而,高明的消费者考虑的更多,他要货比三家,没准儿李婆的苹果更甜更脆,总之,“比”比“不比”更可靠。这就是“对照”的意义。

比就比! 李婆拿出来十个苹果,可她眼花;王婆也拿出十个苹果,可她眼毒着呢。

现在是,这不用比了,王婆的苹果好!

慢着!高明的消费者可不是被骗大的。现在请两个婆婆都蒙上眼睛,随便从箱里摸出十个苹果来比,嘿嘿,最后是李婆的苹果好!

这就是“随机”的意义。

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为旁观者的第三者,你要是真的以为李婆的苹果好,很可能也上当了。因为这个消费者可能是李婆的托,也可能对李婆有好感。

那怎么办?

聪明的第三者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将随机选出的二十个苹果让第三者来编

号,然后打乱,再让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结果由第三者进行统计。

现在不但消费者不知道,连王婆李婆自己也不知道哪个苹果是自己。所以最后得出的结果才是真正客观可靠的。

这就是“双盲”的意义。

你get到了吗?瞬间认知升级没?

————————

小木与你同在

双盲小实验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