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会意「九.寻根」

2020-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陶耀定

千回百转相识路

根深蒂固有出处

所凡若尘一脉承

山寒雾蒙菩提树

似曾相识
  初  见

  曲折的山路,带着峰回路转。再熟悉不过的水雾更迭,云雾盘绕在半山腰,如梦如幻。

      这不就是紫云佛国那清凉的山上,我千百次走过的路么!在这里又一次相逢、重逢。而此处,正是恩师的故乡——宜都梁山。     

      随车深入,我一瞬间豁然开朗,难怪,难怪!往日在脑中停留的画面像散珠被线穿起来明了,无声的惊呼,我太激动了。再无心思量其他,只欢喜的沉浸在树海中。

      如果说,一路观看大好山河,壮阔绮丽,我是以游赏的心,随机、随缘,没有目的性和可求心。那么,寻访恩师老家我是有预谋的,是心心念念的,是那种一直小心翼翼放在心上,珍藏的探寻之路,出于对恩师藏在心底的敬畏。千回百转,就算是劳烦了他人驱车,我还是想去看看来师父老家。来时,我是静静地没有大张旗鼓,没有事先告诉任何人,还是想以无论遇见什么,随缘的心态去寻访那片孕育过山僧的根基,归有所得四个字:不虚此行

 


紫云佛国
  入 观

      我们去山上,正是立夏暴雨后初晴,山上带着湿重的雾气,转过几个山头温度明显比下面寒了几分,像极了老祖寺的清晨。路旁树叶擦着车发出“莎莎”声,我专注的看着这片山。念着佛号,在游赏中不能忘自己从师的根是什么。沿路,也听闻师父的小趣事,原来,师父自小就是温暖的人,此身此度终有时。

    山里没什么人依稀的老屋,冒着朦胧的雨,我们将买来的米面放到伯伯家。喝杯热茶,地道的家乡话,我趁他们闲聊时,四处转转。门外堆积的柴火,石砌的水池,原来师父也是在这样的青山中长大的。他对大山的熟悉是根深蒂固,是骨子里的钟情。听山上的人说,现在寺里,师父正带着大家修路搬石头,建当头墙,入泥入土,干最重的活,做最朴实的事。记得初见师父时,曾赞叹不已,后来看多了习以为常,现在,才真的明白对于师父来讲,这是他再平常不过的事。此身此度终有时

青山人家

不离方寸寻访路

散珠一连光大千

山河万朵定不负

      访恩师老家出处有路,车子停在他已经翻新的家门口。房子没人住,偌大的书院石牌立在门前,旁边几块石头上,分别提有不同字样。和老祖寺门前的大石是一个材质,据说都是从山峡运过来的。院子前竹子长得丛翠,伯伯善良拉着驱车人摘竹笋,得快,本属于自己的,怕他人看见都来采,不好。紫色的笋皮,长得健壮。文人的矫情,趁他们弄笋的空荡,我顺手也采了几片银杏叶留作书签。

居有竹
始终始终
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石器

    车子停在路上,老伯伯热情主动提出带着我转山。大约几十米路,我两走走看看,他指给我那一片树林,尚属师父哥哥的,连绵的几个山头都种有不同树种,银杏、松子等,今年又种了一批,看得出极有规划。老人家告诉我,他每天都会爬上不同的山头转一圈。照看这一大片土地,还有自己种的庄家一日又一日繁忙,我笑他转山转得好呀!在青山中默默地在落实,切身领略到师父哥哥是个有规划、有谋划、有远见的人,不为自己为这片大地,师父也是如此。紫云山上的树种了一批又一批,原来,四处都是一脉可承的。我开始更深的懂了,师父的生活环境以及师父的作风,还有师父平日里如何教导,都是冥冥中有因缘的,尤其是师父身上那种看淡来去的自如,他在风雨兼程中,早学会放下自我。

入土入泥担当
感知
      在纷杂中坚持有序,在看似平常中落实了有味道,在平白无奇中规划。祖祖辈辈,大地上的人,生活在大山里又变迁到城市。朴实与文明,接地气而文化机械,往往像隔河相望的两条路。在翻出大山,归来后如何打成一片,就是功夫。老和尚的生活禅一直倡导的不正是如此么!

      我在几日与平日截然颠覆,又一同生活中体会到坚定与不负,不落痕迹。跌跌撞撞而有持,难行能行,禅定修行的功夫,不是在相安无事中谈悬说妙,而是在柴米油盐、名闻利养巨大的冲击中示现​。一些琐碎到不值一提的事,一些举足轻重的事,人们活着就是这样,离了生存哪来的禅呢。

      以静悄悄的方式匆匆寻访,我还是没告诉师父来过走的时候,怕打扰了师父身在他山的忙碌,也不敢多扰。只是发了张,他家门口那块石头的图片给他,上面写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终修行人,在清俭,勤恳,踏实的人生​完成所愿​。

上下求索

                                          ——耀定

                    2020/5/16忆记于陋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