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教材高中作文的未来走向
统编新教材高中作文的未来走向
——王栋生老师的讲座观后感
这次暑期一放假,我们老师还来不及放下轻松的姿态,马上就投入到为期三天多达21个小时的讲座培训中。
其中王栋生老师所讲的统编新教材高中作文的讲座可以说是戳中了老师们“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心坎,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此,我想从“教材改革”“学生实践”“老师要求”这三个方面进行一番总结和梳理。
第一,从教材改革来看,我们发现作文已经不像昔日那样单独一个单元,而是覆盖在各个单元里,18个学习任务群中。
从单元阅读中生发写作任务,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务作驱动。这可以说极大地扭转了过去我们应试作文训练的写作功利性做法。 因为内容和体裁的丰富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教材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灵感激发带来源头活水;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 也将静态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写作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素养等。
第二,从学生作文实践来看,王栋生老师非常明确地说“每学期不少于6次是最低标准”。
回顾过去我们每学期作文布置量也不过2-3篇,我们不敢布置,因为怕改;学生希望不布置,因为怕写。学生这么怕写作文,为什么要求不降反增呢?
王栋生老师指出,只有量变才能促使质变,只要让学生不断地写,在写作中获得感悟获得心得,他才能不怕写。
这句话可以说是讲到了我的心坎,我一直以来培养的语文兴趣不就是在写日记、写读后感、写心得和部分的专题练习中不断培养的吗?我不是常常跟人说是写作成就了我,不断提升我的语文水平的吗?我不是把巴金的那句“只有写,才会写”当作至理名言吗?
是的,写作水平,不是评价出来,不是考核出来,也不是教出来的,恰恰是不断写出来的。大量的写,加上一定的引导,没有写不成的学生。
第三,从对老师的要求来看,王栋生老师提出了不少建议:
1.老师应有比一般人高的写作能力。
2.老师应有拟题能力。
3.老师应摒弃“精批细改”的传统。
4.老师应安排几次“说作文”的课堂环节。
可以说,这些建议都给我内心带来极大的冲击力,有对自己无法引导学生的担忧,有自己无法胜任教学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对王老师建议的认同。
统编新教材的作文改革,给真正提升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打开了一扇窗,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很感谢我们的数百名专家和学者为这次语文教学改革所做出的的努力,以及他们正确的指引。
他们的努力成果不仅证明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用来高考,提升成绩的工具,更是用来把语文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创造力的秘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们虽不指望这次改革成为快速见效的灵丹妙药,但我相信,在统编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卓越,未来的学生将为之终身成长,未来的祖国将更繁荣而文明。
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