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四日见闻记

2017-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可思议哈哈

风土人情篇

西双版纳,在傣语中叫“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神奇美丽的地方”。

西双版纳的每一个地名都有特别的含义。比如我们抵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景洪市,意为“黎明之城”。中科院植物园所在的勐仑县,意为“柔软的地方”,而望天树所在的勐腊县,意思是“盛产茶叶的地方”。

版纳没有12生肖,只有孔雀和大象。孔雀为女,大象为男。机场两侧路灯饰有“孔雀”,取其展翅翱翔之意;高速两侧路灯饰有“大象”,取其脚踏实地之意。

西双版纳是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在这里变成了少数民族,也称“水又族”。政府对傣族有政策优待,傣族人民的土地政府永不征用。在城市里,傣族人可以自己盖楼。走在城市的巷道里,随处可见缺乏规划的建筑,房租构成了城市中傣族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农村,傣族人的收入仍以农林业为主,大多种植香蕉和橡胶。

傣族的女性是家庭的主人。傣族人家以生女儿为荣,把男孩儿称为“赔钱货”。男子到适婚年纪,需要去女子家中做三年苦力,也称“考验”。只有通过考验的男子才可以留下来。傣族人尊崇知识,把戴眼镜作为有知识的象征。戴眼镜的男子去女子家中,苦力可以减半。

傣族全民信佛,信奉小乘佛教,也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傣族寨子里都有一个寺庙。出家当和尚是傣族男子一生的必修课。傣族男子可以在寺庙中修习傣语。但傣语传男不传女。傣族女子只能通过父兄口口相传学习傣语。她们只会说傣语,并不会写。

勐景来(中缅第一寨)中的寺庙 佛教“圣树”菩提树

边境上的少数民族

中缅边境上见到了的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过着比较落后的生活,尤其是女性地位低下,让人唏嘘不已。

这位抱小孩的漂亮女士是长颈族。长颈族的女孩从5岁起便要在颈上和四肢上套上铜圈,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多加几只,直到身体完全定型为止。这些铜圈一旦戴上便很难摘下,因为取下铜圈后,脖子将难以再支撑头颅的重量。一位长颈族的女性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kg到10kg之间。对她们来说,承担铜圈的重量并不是最痛苦的事。最痛苦莫过于天气炎热的时候,铜圈灼热,她们不得不借助水来降温。

长颈族

这位少数民族婆婆是嘎洛族,俗称黑牙大耳族,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嘎洛族的女孩儿在出生当日,父母便会用银针贯穿她们的耳垂,慢慢地再用竹节撑开。在嘎洛族,耳洞越大,代表地位越高。嘎洛族以黑齿为美,他们用植物自制颜料漆齿,并有净化作用。

黑牙大耳族

奇花异草篇

来版纳的第二大收获是见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深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庆幸自己常怀好奇之心。以下均摄于中科院植物园西园。

王莲 香莲 至今也叫不出名字的荫生植物 白时钟花(时钟花科) 软枝黄蝉(也称男人花,夹竹桃科,只有花瓣,没有花蕊) 黄花夹竹桃(夹竹桃科) 鸡蛋花(夹竹桃科,老挝国花) 红金凤花(苏木科) 金羽花(爵床科) 头花风车子(使君子科) 粉妆宝巾(紫茉莉科) 美丽木棉(木棉科) 木棉花特写 跳舞草(豆科,会随音乐跳舞) 含羞草(豆科,触碰后叶片会闭合) 金喙蝎尾蕉(旅人蕉科) 酒瓶兰(龙舌兰科) 龙骨(大戟科) 佛肚树(大戟科,茎干粗壮似佛肚)

番木瓜(番木瓜科)

热带雨林篇

在版纳最难忘的莫过于热带雨林之行。所游览的景点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公园·望天树景区。它是地球北纬21度唯一绿洲,也是我国唯一被世界公认的热带雨林。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感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这里,每一棵植物都在拼尽本能争取更多的阳光和养分,植物之间相互竞争和附生。它们比别处生长的同类更密、更高、更大。

标志性的植物是望天树,也是版纳独有的珍稀物种。一棵棵望天树树干笔直,高耸入云,平均高度在40~60米。这是景区内最高的一棵望天树。

望天树

雨林探秘之旅为我们揭开了咖啡树的神秘面纱。

咖啡树

热带雨林奇观

热带雨林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使得其中出现了多种奇特的生命现象。这也正是雨林特有的魅力所在。这里记录我所观察到的几种热带雨林奇观。

绞杀现象:榕树在幼小时会产生不定根,包裹住寄主树。这些不定根随着榕树长大,逐渐将寄主树勒紧,最终导致寄主树自身营养亏缺而死。

绞杀初期 绞杀后期

攀龙附凤现象:榕树的气生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其他的支撑点,会抛弃已攀附的树,转而攀附其他大树。

“攀龙附凤”现象

板根现象:雨林植物原本根系很浅,但为支撑树干和树冠的重量而逐渐变宽、变高、变长,形成板状根。

“板根”现象

空中花园奇观:数十种植物附生、攀援在同一株大树上。在花季时,花团锦簇,犹如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奇观

独树成林奇观:榕树枝干生出的气生根,接触地面后逐渐形成支柱根,进而形成“独树成林”景观。

“独树成林”奇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