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网信办旗下杂志区块链组稿1-区块链发展是一次长跑
2018年11月12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网络传播》杂志发表8篇区块链稿件,从多个角度介绍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作为重要主管机构,此次的区块链稿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组稿第1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蔡维德编写,题目是“区块链发展是一次长跑 ”,主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文章原文可以从以下链接获得:
[http://www.cac.gov.cn/2018-11/12/c_1123700997.htm)
本文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摘要和分析:
“区块链是由多个独立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别的分布式账本,由这些节点共同维护。它很难修改、很难伪造、可以追溯。区块链记录所有发生交易的信息,过程高效透明,数据高度安全。”
“独立节点”指出了区块链网络具有分布式、去中心的特点,不存在一个中心机构可以独自影响区块链网路。
“很难修改、很难伪造、可以追溯”在修饰词上进行了完善。传统话语中经常用的“不能修改”、“不能伪造”、“高效追溯”不太准确。
“区块链可以说是一个物物交换的平台,或是“去中介化”的平台,而不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都体现了区块链技术的一部分特征,并没有明显的优劣、对错之分。以去中介化特征为例:
古人类用“物物” 交换,虽然存在物品不等价、物品不适用等问题,但是通过面对面交换解决了信任问题。
现代社会使用法币作为中介物实现“物-法币-物” 交换,本质上是将法币作为一种有效的、稳定的价值媒介物。法币的可靠性通过货币当局提供的法偿性和强制性实现。
区块链体系中使用加密资产作为中介物实现实现“物-加密资产-物”交换。虽然还是需要中介物,但是作为中介物的加密资产不需要一个中心机构去发行和维护,而是在分布式节点的参与下,靠密码学和共识机制保证安全性。相对于法币模式,区块链模式更接近“去中介化”。
“2018年是区块链元年,今天大部分区块链应用都是在“数字代币”上面,或是所谓的“通证经济”方面。”
从2016年起,区块链元年的提法每年都会出现。2018年的主要特征是:ICO逻辑的崩溃、导致币价的崩溃,进一步导致大量区块链创业企业进入寒冬。同时,传统行业、互联网头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快速入场。区块链技术似乎进入了一个投机破灭、研究推进的领域。区块链技术是否一定和通证相关,并无明确答案。
“但是,中国发展区块链的优势还是很足的,因为中国仍然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电商、最大的第三方支付系统,这些都没有改变。”
技术的落地需要好的场景,能否在巨大的中国支付市场中发挥作用,是区块链技术的考验和机会。从目前落地的项目看,无论是区块链发票、区块链溯源,还是区块链跨国转账,似乎都还没有发挥出区块链技术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