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三只猴子吃香蕉的实验
首先我想介绍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主角是三只爱吃香蕉的猴子。
心理学家把三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而笼子的中央挂着一串香蕉。
心理学家设定了一个规则:
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被电击。
很快,猴子们就学会了,拿香蕉是一个会给猴子群体带来麻烦的行为,所以只要有一只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制止它甚至将它暴打一顿。
久而久之,当三只猴子都学会这一规则的时候,心理学家用一只新猴子来替换掉了其中一只老猴子。
这时候,你可以预想到两个结果:
第一,新猴子会去拿笼子中央的香蕉;
第二,两只老猴子会制止甚至殴打它。你看,即便已经没有了电击惩罚,新猴子也很快意识到了:“拿香蕉是一种禁忌。”
实验就这么周而复始,一只只新猴子被放进来,替换掉了以前的老猴子,猴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但香蕉不可以拿的“习俗”,却能始终在猴子群体当中保留了下来。
只要谁敢去拿香蕉,就会遭到另外两只猴子的攻击,虽然新猴子并不知道,香蕉为什么不能拿。
那你肯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说,这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 。
怎么理解这个社会规范呢?
一方面,为了适于生存,我们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规则,能快速地、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比如,你会称赞他人的衣服好看,而不会指出他的门牙上挂了一丝青菜。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很少去探究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它适用的情景。 我们只是简单地,将这些代代相传的、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现在高速演变的社会中,以至于我们作出一个又一个愚蠢的判断。
比如,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去买彩票的时候,你会认为,彩票上的号码是“55555”的中奖概率更大呢,还是“34821”的中奖概率更大?
显然,你的直觉告诉你,你不会认为“55555”的概率更大,因为它听起来太巧合了。
但是,从统计学上来讲,这两个数字中奖的概率其实是一样大的。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就曾说:
人都会假定自己的思维是理性的,但是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理性的。 我们做着很多自认为有道理、有逻辑、有理性的事,但实际上,我们依靠的往往是自己的直觉。
理性的错觉:有哪些常见的非理性行为?
如果你还认为,你自己在大多数时候是理性的。那么,你不妨试试下面这个测试:
有一位叫尼赫鲁的教授在一所美国大学里面任职,他精通梵文,订阅了《印度文化》这个期刊。他每天晚上在家里写诗,他的癖好是收集佛像。
好,现在我要问你:你觉得这个教授,更有可能是一个印度文学教授,还是一个细胞生物学家?
我相信你肯定会猜,他是一个印度文学教授,对吧?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他具有一个印度文学教授该有的典型特征。你想想,能有几个细胞生物学家会精通梵文?有几个细胞生物学家会回到家之后去写诗、去收集佛像?
但事实上,如果你猜他是一个细胞生物学家,你赢的概率会更高。
你肯定想问为什么。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在整个美国,只有一百个印度文学教授,但是却有五万个细胞生物学家,这就是基础概率。
虽然尼赫鲁教授的特征,和印度文学教授的特征匹配度高达90%,而与细胞生物学家的特征匹配度只有5%,但是,当你把这个匹配度乘以刚才说的基础概率之后,你就会发现:尼赫鲁教授是细胞生物学家的概率,会是印度文学教授概率的2.7倍。
这就是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叫做忽略基础概率。
当然你可以说,基础概率需要一些知识积累,我只要有了更多的知识和证据,就能作出更理性的判断。那么我要给你再讲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请你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强大的国家,入侵了一个弱小的国家,你觉得,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是否应该出兵干预这件事?
心理学家带着这个问题到美国的一所大学去做了调查。
他把美国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告知,现在,这个小国的难民正在通过火车逃难;而另一组则被告知,难民正在通过轮船逃难。
你看,逃难的工具,不管是火车,还是轮船,与美国是否应该出兵,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实验结果是,那些被告知“难民是通过火车逃难”的大学生,更多地支持美国出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难民坐火车的这个场景,让美国大学生想起了犹太难民在二战期间,通过火车逃难的情景。
美国在二战的出兵,拯救了欧洲,拯救了文明,是正义和光荣之战;而难民在水上乘船的场景,则让美国大学生想起了越战难民逃难的情景,而越战,大家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犯下的一个错误。
你看,一个看似无关的信息,也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们,都会利用这些看似无关的信息来影响我们的判断。
比如克林顿和布什竞选总统的时候,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克林顿就会说,伊拉克战争和越南战争一样,从而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厌恶。
而支持伊拉克战争的布什则会说,萨达姆就是希特勒,从而唤起民众对推翻暴政的正义感。
而民众的注意力,被扭曲到了感性的、直觉性的思维当中,而不是理性地、客观地去分析事件的本身。
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来代替感性的直觉思维
听到这里,你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天然地就习惯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人类是如此地容易作出愚蠢决定的话,为什么我们还能登上月球?还能创造那么多奇迹?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我觉得答案有两点。
第一,就像我在开篇提到的3只猴子一样,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下形成的直觉思维,在当时那个情景下本身是对的,是高效的。
请你想象一下,你生活在5000年前的一个小部落里,如果你在丛林里看到一个大个的,有斑纹的物体,你根本不用去思考这个物体是不是老虎。你需要做的,是赶紧逃命。
你看,在这个时候,直觉思维能帮我们做出快速的、高效的行为。所以说,直觉思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我们的社会发生了高速的变迁。特别是在近100年当中,传统家族的解体、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的破产、通讯和交通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在过去几千年里积累和传承的直觉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了。
第二,我们登上月球,靠的不是直觉思维,而是科学的理性思维。
我们通过遵守科学的规律,用实验的数据,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登上月球。
但是,一旦我们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又有了对直觉思维的依赖,而不会时不时地问自己:我们正在做什么?在这个情境下我是怎么反应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还有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