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说》之四|企业组织管理“将、法”
大战略五要素,孙子这样总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第四个是“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那么一个将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孙子给出了具体的答案:”智、信、仁、勇、严五德。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智:在战场上,濒临逆境的时候,优秀的将帅往往能化解危机。有时在快要胜利的时候,又有昏庸的将帅的愚蠢决策,由胜转败。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变性和对抗性,只有将帅具备杰出的智力因素,才能准确把握时机,作出最佳决策。
勇:我们中国人讲求智勇双全,有勇才能杀伐决断,吴子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战场瞬息万变,一个犹豫,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有一个词叫多谋善断,两者不能分开。现在公司经常会开会,这会那会,复盘会,这些只能看做多谋的表现,但会后一定要善断,哪些是要做的,哪些是要注意的,没有结果,或者有结果没有执行,那某有何用。
仁和严:两个也需一并来看。仁能附众,严能立威。领导者一方面要能爱兵如子,但有一句话叫“慈不掌兵”,意思是说过多的仁慈是无法带领部下的。所以除了仁,还需有严。刚柔相济,二者缺一不可。
信:信排第二,说明信非常重要。前边说到战场是变幻莫测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领导力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下属对你的信任,再伟大的战略,没有下边人的信任,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最后在总结一下领导力五德的特点:“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非信不可以训人率下,非人不可以附众抚士,非勇不可以决某合战,非严不可以扶强齐众。全此五才,将之体也。”
第五个是“法”,法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就是系统性的管理能力。
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金字塔战役后,曾留下一段著名的点评:“两个马穆鲁克骑兵可以打败三个法国骑兵;一百个法国骑兵可以抗衡一百个马穆鲁克骑兵;三百个法国骑兵大概率可以打败三百个马穆鲁克骑兵;一千个法国骑兵总可以打败一千五百个马穆鲁克骑兵;”。拿破仑的这个点评,充分揭示了在战争中体量越大,组织管理所能发挥出的巨大威力。
一般来说新手重打仗,老手重组织。一个公司刚刚成立,盯的是产品,市场,营销,业务,迅速扩张,到了扩展期,组织能力就变得成决定企业生死悠关的关键。很多在扩展期的领导者都在感叹,以前十来个人的时候,干什么事,吼一嗓子就行,现在顿感吃力。一个企业在越来越大的时候,比的其实是驾驭和变革组织能力的较量。
2000多年前,吴起就回答过魏王”兵何以为胜“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以治为胜。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孙子兵法》讲求战略,《吴子兵法》重在管理,孙子所处春秋时代,交战不过几万人,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吴起处在战国时期,大战动辄几十万人,管理的考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跟日本人打仗打了14年的中国军人,在日本战败后,受降过程中,一件事让他非常感慨。日军在缴械的时候,各种武器、装备、弹药、马匹、物资登记在册,交给中国人,所有的数字都清清楚楚。他感慨道“这哪里是缴械,这分明是在做交接。”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事“道、天、地、将、法”我们全部讲完了,我们说孙子兵法可以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也不是空穴来风,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4w1h来做一个比较:
Why:为什么(道)
When:什么时间(天)
Where:什么地点(地)
Who:谁来做(将)
How:怎么做(法)
出奇的对应,有人觉得是我们强行一一对应,其实不然,兵法中自有解释,这并不是孙子有多么聪明,而是战争逼出来的智慧。
此五点相辅相成,并不能孤立看待。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这些最基本、最简单、最质朴、最无形的东西,一直在左右着最终的胜负。所以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如有需要购买,移步善战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