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书
最开始知道“简书”,是通过“钟小姐的麦克”。
时隔许久,分隔的友人某天给我发消息“钟小姐又出新节目了,叫‘钟小姐的麦克’”。我自是高兴的立马上网搜了出来。那时的研究生岁月,可以说孤独的迷茫。和大学同学自本科毕业后分别,大家各自追逐着生活和梦,而自己就像一个守房子的老狗,还在这座校园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后来等我毕业时才恍然发现我已度过七年。七年,不知不觉。恍惚间还记得,我曾躺在宿舍的凉席上,带着耳机倾听着来自收音机的广播——“月色正浓”,而这便是我和“钟小姐”的初次“相遇”。其后,随着时光流逝,我渐渐听得少了,直至后来再次在午夜守候这档节目时,却发现已经停播了。我唏嘘不已。放佛我又被让扔在了原地,黑夜里四处无人。所以,当友人再次告知“钟小姐”的出现,我内心激动万分,原来你还在这里。
听了几次“钟小姐的麦克”,发现在每次节目的最后,钟小姐总会说“……来自简书,作者……”。从那时起便有了想去“简书”写东西的想法,期待着有一天,也能被钟小姐选中而在节目中“广播”出来。可我确一直没有行动。可能会说,受制于时间、精力,甚至是一个恰当心情,总之我久久没有上“简书”注册、写东西。甚至后来,“钟小姐的麦克”也淡淡不再听了。总以为可以拥有什么,后来发现自己总是不太敢伸出双臂,连一次拥抱也变得十分渺茫。我是在逃避什么,或许是我自己。想出去走走,但又顾虑太多。我还不够强大,强大到足够凭心而行。就是这样,“简书”一直在我脑中飘飘荡荡,从未触及。
时至今日,已是我研究生毕业近一年多了。生活的琐碎,现实的困顿都让人变得慌张而焦躁。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地方,一个独处的石阶。其实,我一直有写东西。长文的不多,更多的是几句小诗。还记的在大学时,自己慢慢攒了一百多首小诗,然后在毕业的那一年生日,到学校复印店打印成了册子,册子的封面、名字、结构都是自己弄的,显得粗糙而难得。只有两本,其一送给了自己当作生日纪念,还有一本送给了一位我终将离去的友人,算作割舍的交待。少有的十几篇长文,也是些记录自己心情的杂文,不知作何处理,也就一直放在自己的博客,鲜有更新,只是偶尔我会去看看,读读自己的文字,找找那时的我,和写下的时光。研究生时,渐渐感受到来自校园外的气息。在自己心中,也总想着给自己一个“成人的仪式”,和那个过去的自己作别,换张笑脸面对阳光。但那时,久久的原地等待造成了我不敢走出一步,我就这样被自己枷锁,画地为牢。偶尔内心的河水静静流淌,想写一些小诗,也便只在自己的“印象笔记”中默默记下。因为,我知道这一次,我已经没有人可以送出我的小册子了。就这样,我将自己存放进了“印象笔记”,无人分享。后来,毕业时我又将自己的博客全关了,将里面的文章都存进了“印象笔记”。这一次,我决定要离开了,不再留下。
新的城市,契合我内心的温床,我想这就是我终老的地方。自己不是个多么壮志凌云的人,虽然也曾心怀梦想,但多了现实的桎梏,留下的就是一种自我的认知,那种知天命的认知。固定的上下班,简单的工作,迅速的规划了我的生活,我同时钟一起,一圈又一圈的走走停停。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还是那个被留下看门的老狗,总有那么一条长长的链子拉着我,天地为牢。我知道,我逃不出去,就像我不能真正的走进荒野,一无所有的荒野。好在轻闲,周末的休息总能给我独处的时间。在闹市中觅得一方娴静,一切也就显得还可以接受。偶尔细雨纷飞,时有晴空万里,这座城市的风光总会给我适宜的问候。是时候,给这座城市留下点什么,或许给自己一个不再离开的原因,一个我将度过余生的开始。我想我是喜欢这座城。就像一粒种子,喜欢这篇土壤,于是开始生根发芽。闲时,在房间踱步。望望窗外低垂的云,或是瞧瞧楼下来来回回的人,时有一群鸽子绕过来,一窝蜂的画个圈,拉起长长的哨子,而我也在这时张开臂膀,伸个懒腰。这种闲适也是一种心境,或许此时此刻有许多人就靠在窗边怅望着什么。所以,我想可以开始。开始了才有结果。试着不再游荡,将这里驻扎成一个中心点,尽可能的画个满满的圆。
“简书”。算是一个我在水井中的倒影,在这里呐喊和倾听,试图寻找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