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中自由
一个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海岸边上的芦苇随风摇曳,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掏出一本喜欢的书,欣赏着里面的文字,捕捉一个感人的瞬间,享受自己内心的一片宁静。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这个场景,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慢慢地,不经意间回首,它已经成为了现实。
seaside in Vassa1
在湖工生活了两年,熟悉它的每一个角落,清晨可以去操场放肆地读英文,中午可以到食堂吃好一顿饭,白天可以看书上课,晚上可以打球健身。
从乡村到城市,武汉改变了我的视野,它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感情的城市。虽然曾经无数次说它的坏话。
“真特么的热!”,“怎么又变成了一座游泳池!”,“我靠,又堵车了!"
“今天特么又是满课,还一大堆作业,这日子特么还让不让人活啊!"
这些话都已成为家常便饭,但是却吃不出咸味儿,只有淡淡的酸甜。
在武汉,一个人,天热吃不下饭,可以去马路对面的小店买一半西瓜。可以在寝室肆无忌惮地弹吉他、帮学生纠音,而不用担心影响到他人。太阳下山的时候,乘坐一辆公车,不问它行驶至何方,有乘客上车、下车,人影绰绰。看到旁边母亲骂自己的小孩,想到以后的教育,一定要在快乐中成长;看到一个黑人的身影,从眼神中似乎可以读出他对这座城市的无奈;看到比较匆忙的旅客,我会想着,她将去向何方。对他们来说,我只是一个路人,如同空气,不为人所关注。
在长江大桥听着江水细流,夜色中,看着桥下人来人往,模模糊糊。
在江汉路偶遇网红,直播中带给别人的是快乐,但是从旁边各种人千奇百怪的目光中,我似乎看到她的舞蹈里深藏着对生活的无奈。为了谋生,想着自己今晚的打扮,在大街上起舞,不顾行人各色的目光。
偶然路过华科,去和好久没见的非洲朋友相遇,坐在咖啡馆的小凳子上,她说只在华科读一年,今年12月再交换到澳洲的一所大学,我说我马上要交换到芬兰的一所大学,我们朝彼此看了一眼,不说话,但是清楚对方心里想的什么。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心灵的羁绊更美好的呢?
当然,这都是,以前。
户部巷2
无数次幻想过国外的生活,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生活便利,人来人往,也能够享受惬意,看着不同的文化,就像品读一本厚厚的书。不敢相信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怀着激动登上航班,看着窗外的风景,最后就到了这座小岛——瓦萨。
生活总是不确定的,想象终归是想象,但是事实确实就是事实。瓦萨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座座平房;没有交通发达,公交车总爱不准时;没有生活便利,总是看着却不敢买。更没有人来人往,安逸静谧是这儿的色彩。
在赫尔辛基开往瓦萨的列车上,旁边坐着两个芬兰妇女和四个小孩,看到小孩哭哭闹闹,瞬间感受到一份温馨,突然小孩的零食掉落在地上,发出咔嚓的声音,我弯下腰帮忙捡起,放回他们桌子上。
她看向我:“Thank you!”
我看向她小孩,说:“She is adorable!”。
然后没有了下文,她只是一个微笑,突然感觉很奇怪,这在国内至少也得聊几句吧!后来发现,这和芬兰人本身的性格有关。非常友好,比如说你需要帮忙他们肯定会帮;淳朴,坚定的决心,勇气,韧性,带着害羞与腼腆,不过也因人而异吧。
P是和我一起过来的朋友,有一次通过P的tutor认识了一个来自尼泊尔的交换生R,那天是夏天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去酒吧玩,喝完酒后微醉的我和R一起回去,R在路上随便找了个地方撒尿,当时我啥也没说,想着文化不同,没往心上去,本以为会和他成为一个很好的朋友,后来一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大火锅,请R来我家吃饭,让他尝一尝中国味儿。却没喝的,P和R一起去买汽水,结果R在超市为自己买了一些需要的东西,却把汽水拿出来,对P说了一句:“You are gonna pay it , right?”,我从来没想过R会这样斤斤计较。他有自己的工作,也不算穷,有时候,穷不在于金钱,在于做人和思想。
突然发现生活模式形成强烈反差,你怎么去选择?好马不吃回头草,无法改变环境,就只有适应环境,也许有很多美好的瞬间我没有遇到,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心灵的独立变得很重要,生活,当你没有朋友、没有经济、没有感情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提升内在修养,丰富自己的内心,珍惜每一份时光。
在国内,很多时候会察觉到,这个世界已经充满戾气了,各种勾心斗角,破坏环境牟取私利,各种诈骗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缺失。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这股潮流中走出来,形成独立的人格,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思想并且温暖的人,此时可能会被现实沉重地踢一脚,可能会很痛苦,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灵会充实而快乐。相比随波逐流,可能看起来很快乐,内心却早已蒙上厚厚的尘土,你如何选择?
这边不会有城市的喧嚣,因为宁静就在周围;没有各种勾心斗角,因为人们都很真诚;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多外在的便利,其实,只是为了创造你自己的世界,让你寻找最纯真的自己,不忘初心,在心灵中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