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系统 | 10分钟轻松管理任务
2017-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影Kerstin
任务管理流程图
如果说2013年是我的马拉松元年(4月扬州半马,11月上海全马),那么2017年就是我的目标元年,在身体领跑了4年后,灵魂也准备好要出发了。今天写的任务管理小系统,是为提升我的系统化能力所做的第一个实践。
一、为什么要写任务管理系统
凡做任何事一定要先想清楚目的,让我先PORT一下。
PORT,管理者第一思考模型
P:Purppose,目的
- 保障重要任务有资源支持,达成年度目标(10分)
- 减少琐事内耗,节约带宽,让我享受平衡生活的愉悦(8分)
- 攒出更多整块时间用于学习,跟上永澄老师的节奏(9分)
- 训练系统化能力和流程化思路,提升职场竞争力(10分)
O:gOal,目标
- 将所有任务统一存储、规划
- 每天操作时间累计10分钟内
R:Result,结果
- 形成一张任务管理流程图,形成一个小系统
T:Task,任务
- 明确思路
- 对思路进行层级展开
- 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
- 确定流程中的工具
- 明确系统中的规范、规则和机制
二、任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我的任务管理现状,新系统需要满足“收集-处理-排程-回顾”四个需求:
收集
任务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任务。
- 计划内任务,主要来自对年目标的分解
- 计划外任务,主要来自临时插入的任务(包括上周遗留任务)
处理
决定做不做、哪个优先做。
- 优先任务转化为项目,其他任务停留在收集进程
- 关闭(删除)不做的任务
排程
项目化推进。
- 进行耗时预估,指定开始日期
- 根据优先级匹配资源
回顾
以周、月为周期进行回顾。
- 记录影响任务的因素
- 优化执行任务、维护系统的流程
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1.以前在“收集”环节,以临时插入任务为主,对推进年度任务重视不足,现在有系统后,对检视年目标起到提示作用。
2.高手与菜鸟的区别就在于TA有没有“回顾”的习惯。曾经有段时间热衷在Wiz笔记写九宫格晨间日记,但没坚持下来,后来就想起来、有时间才写一下;现在新系统中回顾频次调整到以周为单位,周日晚上制定次周计划前对上周进行回顾。
三、任务管理系统工具体系
确定流程中的工具
Wiz为知笔记 Doit.im收集
- 计划内任务: Wiz笔记 支持多平台,可对附件文档进行在线编辑,我的目标分解表和月计划表就存储在一条名为“2017目标管理”的笔记中。
- 计划外任务:直接录入Doit.im 收集箱中。Doit.im 支持多平台,升级后的新版手机端界面更简洁,体验很赞。
处理&排程
- 从收集箱中转化到项目
- doit.im 分解到日期
- 设置优先级(红色-高,蓝色-中,浅蓝-低)
回顾
- 在Wiz笔记中进行,书写不拘泥于形式,此处不展开。
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1.Wiz笔记与Doit.im的分工:Wiz负责目标分解(年度、月度)与回顾,关注任务进度;Doit.im负责收集和排程,关注完成效率。
2.经历了写在趁早手册里还是Wiz里的纠结(两边都各写过部分回顾),最终在书写效率和便于查阅方面Wiz更胜一筹,对于已经写在手帐中的回顾会另找时间电子化。
3.云笔记有很多替代产品,像印象笔记和有道笔记我也用过,功能差异对我来说并不大,只要支持多平台、在线编辑附件就可以。
4.遇到用的顺手的软件就付费吧,对效率的投资最明智。
四、任务管理系统的机制、规则
任务管理流程图任务管理原则
(本部分内容持续更新)
- 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 每项任务完成周期通常不超过10天
五、附
这是我写的第一个小系统,第一次用Processon制作流程图,第一次用Markdown写文章……迈出第一步的成就感Up Up!我会继续写下去,让我的工作和生活系统化运转起来!如果你对系统感兴趣,请和我一起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