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断舍离》源于瑜伽修行哲学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其含义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通过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获得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其本质是”出”之美学。
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而最终要到达的是观念精神的断舍离,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断舍离就像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出则进,进则出,如此往复。断如节食,意味着不妥协,舍如排毒意味着不顽固,离如新陈代谢般进出平衡的最适化。
翻开扉页,赫然于蓝色背景上的字体映入眼帘: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一、无法放手的原因
无法放手首先是由顽固的物质轴思维造成的,所谓物质轴思维就是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表现在以后即使也没有用的必要,但还能用就姑且留着吧。其次是由于过度焦虑,同时注重的是物品,而不是空间,从究竟上来看就是时间意义淡薄,表现为三类人:逃避现实的人,执着过往的人和忧虑未来的人。这三种人忘记了我们本来就拥有的自由,即放手、保留和取舍选择的自由。
断舍离并不是要求人们随意的”弃”,而是把”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舍”即为”出”。
二、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如果想要在未来重新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间,最开始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东西,断舍离家居的同时,同时整理思维观念,这样才能达到”改善体质”不再囤积物品的目的。
1、观念上的断舍离
第1步:认识现状。量比较合理,偶尔凌乱;满载,溢出或者是过剩;多年未整理以至堆积。对照以上三种情况,对自己的居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2步:停止自我否定。停止给自己贴负面的标签,比如我不是个会整理家的人,自我否定,自我伤害。
第3步:描绘家的具体构想。想象自己住在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里,它的风格是什么样子的?简约的、民族的还是现代流行的?
2、杂物的断舍离
第1步:拿出杂物,俯瞰。
第2步: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第3步: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以自我作为判断标准是我想不想用,以时间轴作为判断基准就是现在能不能用,所以我理解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就是我想不想用和能不能用之间的平衡。
《断舍离》第4步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首先从容易对付的“忘却物”开始,然后再对付无用处的“留恋物”,只有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才能看清楚哪些东西是“不合适”“不愉快”的。有意识地以这三个标准进行取舍选择,才能不断地磨炼自己。
《断舍离》第5步: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3、5个收纳方法。
第1个:三分法。即按照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将物品分成三个层次。
第2个:751法。即看不见的空间占七成,看得见的空间占五成,展示空间占一成。
第3个:1 out 1 in 法。即处理一个,收纳一个,也称总量平衡法。
第4个:one touch法。即复位,用完之后归位。
第5个:自立.自由.自在法。在收纳杂物时要有“立”意识(竖放);选择自由,即存放方便;衣服类等无法“立式”收纳时使用自在的方法。
三、断舍离。
断舍离的精髓就是找”出口”,通过”出”而产生流动。断舍离把生命分为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从空间上来看,厨房、浴室、洗漱台、卧室对应肉体生命,橱柜、书房对应社会生命,客厅、书架对应精神生命。在作者看来,物品不过是我们背负执念的具象化。
断舍离是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断舍离是减法,而从小地方着手,积累我们整理的勇气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则是加法。通过断舍离提高关联度的质量,进而提高思维质量,而思维质量的提高又使行动质量提高,进而提高结果的质量,最终达到身心灵的回归。局部即整体,整体即局部,与全息理论很相近,所以透过居所可反映出内心与人际关系,透过钱包反映居所状况。
整理每一处都遵循认识现状,选择取舍和收纳整理的步骤,而对衣柜、壁橱、厨房、餐具柜,冰箱、书架以及厕所、客厅等还增加了其它依据,而这其中心理状态的解释是特别有意思的。比如衣柜里挂满衣服,却感觉没有穿的衣服,既是没有想穿的这种情况代表没有稳定的自我;想要好好考虑是否处理,又不愿面对扔掉后的麻烦和后悔,于是临时找地方强塞进去,这种情况意味着思想的贫瘠和行动的懒惰;处理掉忘却物,象征着清理了潜意识中的的沉淀浑浊物。而整理书架的诀窍则是看看书对自己是否”好吃”等。
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其实丢掉的还有内心的“多余的执念”。断舍离教给我放下的智慧,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早已体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断舍离告诉我们成功的三大原则: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它是”出”之美学,即在”出”的思维引导下,将物质、空间和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先丢弃后收纳.,进出的平衡,不随意处置他人的物品,做好自己,指责别人往往是自己没有整理好等。而二书又有所不同,两人的弃留标准有所不同,如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中是以自我轴与时间轴为判断标准,并辅以必要.合适.愉快的标准,感觉更贴合现实,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仅仅是以触摸时是否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作为标准。透过二人的年龄,其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物质的丰盈程度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我眼中的他人也在向我展示自己的内心,每次阅读都是在做一次自我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