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成长励志职场菜鸟成长记

这类深入人心的写作方式,你get到了吗?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41人  奔跑中的ida

今天是简书写作的第74天。


1、

有天,职业规划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给我,题目叫《40岁失业,我假装在公园上班》。

老师感叹这篇文章是他所向往的文体。

这是一篇记叙文,讲的一名40岁的中年男子被迫失业后瞒着家人,每天去上班的窘迫场面。由于职业敏感,我睡前抽空赏析了这篇文章并做了简短的文章分析。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每一个片段后,主人公给当下的情景做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关于就业、关于家庭、关于自己对于现实窘迫的不安、关于反思。看似一个失败者的思考,却带来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是的,我们也是这样。

底部的评论区已炸。显然,达到了作者的预期。虽然,结尾并没有我想要的故事圆满结局,可通篇已经感染到我。

为何我们的共鸣会如此大?

能做到思考,必定是在经历挫折后的一种反思。即便再成功、再自信的人又何尝不是一名loser?

当主人公在挫败中思考时,读者自然地映射到自己身上。

所以,可以说这个共鸣不仅是对主人公的同情,亦是面对自己曾经脆弱的一面。

纵观当下很多文体,大多是干货类或是据理力争的议论文。

那种励志文,例如《成功人士的XX条建议》。大多数人追逐成功的路上,挫败的伤又有谁来抚平?

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斥奋斗的方法论,职场潜规则,这些看似正能量的现实把社会中的我们冲击得千疮百孔。

这篇文章的温柔,像下班后回到家看到那位经常抱怨你的老婆,却能饭点给你端上粗茶淡饭。

你感叹人生的成功什么时候能追逐到,又不满于现实的平淡。苦笑了一声,吃了一口菜:咦?老婆今天做得味道不错。


2、

《40岁失业,我假装在公园上班》,分了几个片段描述主人公多方位的故事。

这类文体像看电视剧,分片段似描写。呈现了作者多面的能力和无奈。

对于我这样的写作小白,这类的文体打开了我新的写作思维。

确定一个思想,把这样的思想贯穿在整篇故事里。从读者开始看时,就带入了一个画面。

读者一边看文字,脑海里却浮现出类似电视剧的话题,再触及到内心。

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而这类的故事又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这达到了当下互联网文章的双向性,写手默默得在和你的灵魂沟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