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园

王崧舟诗意语文学习二

2019-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莲韵奇珍

朱煜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对统编版的理解,我觉得比较受益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随意贴便签。朱老师认为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主要是隐形知识,不是显性的。一般虽课文或者练习让学生了解语言规律与现象。比如:拟人句,只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样的句式和语言规律,不出现拟人修辞这样的概念。朱老师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也看过一些专家对这个观点持反对的意见,认为即便小学不提,到以后总是要教的,知识点的名称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我觉得首先贴标签肯定是不对的,其次该教给学生的知识我们还要教,到底以何种形式教,需要我们动一番脑筋。

第二、细读教材的方法。

关于文本细读的方法朱老师提供了五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读者是谁,可以学到什么。我觉得这个细读教材的方法简洁实用。前三点我们比较熟悉,后两点一个强调了学生一个强调了课堂的效果,我觉得无论读一篇文章还是读一本书,我们都可以借用这五点来细读文本。

第三、对低中高学段的目标定位。

朱老师认为:

低年级的教学应以字词句为主,在模仿中学习基本与规范的短语和句式。

中年级应以段的教学为抓手,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基本的段落形式,初步建立篇的概念。

高年级则要从整体入手,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作者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的匠心。

关键词低段“字词句”,中段“段篇”,高段“行文思路,选材及遣词造句”,这个和统编版的理念是相吻合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切勿随意拔高。此外,对于低段阅读教学该如何教,也应该引起思考与关注。

第四、坚持是一种力量。在讲座中,朱老师谈到自己几十年来每天坚持记日记。他曾经给孩子每周写两篇日记,两年后打印成书送给孩子。对标名师的教育经历,我们应该思考,难道这些名师就不忙吗?他们不仅上公开课,要讲座,还过几年就出一本书,这些时间都是哪里来的?你的业余时间决定你的生活质量,著名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有百分之八十的产出源自百分之二十的的投入。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再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千万不要在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年底一盘算啥都没有。人的一生,总要留一些什么。每一个不能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