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漫话成长励志

我们可以理解来自世界的恶,并为我所用

2019-06-22  本文已影响31人  熙文兄

恶,可以被理解,但远远不能被原谅。但我们都是善恶一体的灰色人。

                                                                                  ——熙文兄

来源网络

文/熙文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相似的情况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叔叔的儿子考到了696,

我当时第一个想法竟然不是鼓励,而是非常嫉妒。

当时就是一股气,恶从胆边生

那股一股恶气猛地向我的眉头间冲去,肆虐着我的脑海。

迟迟地我的眼睛似乎都一并被打乱了。

“应该祝贺他呀”我尝试这样想,

可分明没有效果。

频频开始在两难中徘徊。

徘徊着并不能冷静

不知过了多久,凭白又升起浓烈的悔意。

开始痛斥自己的卑鄙。

类似的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痛斥生活中的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习惯。

“我靠,以前怎么没看出来这人这么坏。”

“就是,真是个SB。”

“这种状态就是要改。”

“报复社会吧,哼!”

“呵呵”

“就是个人渣”

我们在这个可以无畏的世界中总是有着这样的谈论。

但在这里我并不是要鼓励或者是批判这种行为。

我所要讲的是如何在这种评论中保留理智和理解这种恶。

我们都是善恶一体,只是恶更多地暴露在你的眼底所以我们会这样说。

或许有人会问我:“他错了,难道还要同情他?”

当然你愿意发表自己对他的厌恶当然可以,

但我们可以更多在事情发生后揣测当事人的心理,从而自我进化。

而不是仅仅单纯批判。

我很抱歉,后面的几条论调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

01

我可以理解他的动机,也同样无法接受他的行为

在翻阅微信收藏的时候,我无意发现了几条老文章很是博得我的喜爱。

<最该放在绞刑架下的是那些被放走的买家>,

文章大概讲述了那些器官贩卖的背后买家。说句实话我很痛心。

受害者和施害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抢夺别人的生命确实是会遭到巨大的谴责。

但人都要走了,又有哪个人可以在生命末尾保持冷静。

但你同样也没办法劝住这样一个癫狂的人,你总不能跟他说:嘿,同志,你不能用别人的生命换来自己的命。

所以我理解他的动机,人性是没办法经得住考验的。

但这并不代表我可以容忍,可以不同恨,可以不痛心。

这种恶是自私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自私的。

这种出于人性的本意的恶,是无法根除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

毕竟总不能跪在每一只你吃过的或者用过的动物制品前跪着说:罪过,罪过

02

我们都是自私的,没人是完完整整的圣人


我们的基因早就告诉过我们,最大的重要级别始终是我们自己。

任何对自己有意大于害处的事情,你的大脑都会认为它是正确的。

这种利己性并不是耻辱,任何人最基础的本性都是这样的。

甚至说你在具有犯罪的欲望时,你的大脑会告诉你的并非是这是正确的而是这是对你更有利益的。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并非性本善只是做出了最有利的选择。

不少人看到这里会评判我没有一个同感心,我确实是这样的当我尝试用施害者的角度思考。

这就代表了我思想中的极端理性主义心理和虚无主义心理。

所以下面我要讲一讲如何判断和尝试接纳。

来自腾讯漫画

我们的恶永远不会消失,即便现在不见了,也只是等着一个时候突然爆发。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眼前盯着他减小伤害。

03

既然我们都是善恶一体,为什么不接纳另一个丑陋的自己。

老话讲的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很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们看在看第三者的时候一定不要站在最开始的角度。

尝试改变角度,你将会收获一个个人层面更生动的例子。

你的动机推理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后续对一个人的判断。

如何进行呢?尝试推翻自己已经有的结论,或者干脆假设。

比如你觉得卢本wei真的开挂了,你就可以问自己卢本wei说不定没开挂

之后搜索问题分别站在两个角度上,

看28杀,作弊证据。

看28杀,他有实力。

我们几乎是很难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

怪不得某个神奇的胖子会说:不要随便评判别人,你又没经历别人的人生。

我都处在这样的境界,除非圣人

所以既然消灭不了自己的欲望和恶,不如接纳和控制它。

告诉自己我可以有欲望,在可以爆发的地方爆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