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与心身疾病(2)
2024-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天的底色
皮肤的理论
英国埃丝特·比克是婴儿观察的创建者,通过对婴儿的观察,提出对于心理初级皮肤和次级皮肤的概念,皮肤不仅仅是物理的存在,也是心理的表象,也发挥着在心理能含容保护的功能,也就是说皮肤对身体器官是具有保护和包裹的作用。
躯体化状态可以理解为内在的心理冲突,当他没有办法在内在可以处理的时候,就通过皮肤身体来朝外的表达。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内心冲突和身体外在的转化。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和银白色的鳞片。比克推测牛皮癣的患者,可能是在维持自我界限,以及心理环境中形成安全感的方面带来的困难,在他的次级心理皮肤方面形成的困难,在他内在心理结构没有办法去稳住他的内部心理世界,就导致心理冲突渗透到皮肤皮表。
经常会有一些分离焦虑和自体障碍的来访,一些早期养育创伤的来访在他们的身上都可能会发现会有皮肤象征性的症状。
埃丝特·比克——婴儿观察的创建者
是英国克莱因学派的著名的儿童分析师,进入到婴儿家庭中对婴儿进行写实观察,两篇重要论文: 《精神分析训练中的婴儿观察笔记》《早期客体关系中的皮肤体验》清楚的阐述了婴儿观察的模型,以及如何去观察婴儿早期的焦虑性质以及崩溃的本质,尤其是母亲焦虑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第二篇提出了皮肤将婴儿身体里面没有被连贯的自我结合在一起,就像一双手一样把它拢起来,母亲的养育功能就是支持婴儿心理皮肤健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母亲的养育功能不足,这个存在的缺陷就会让婴儿不得不去发展他的第二皮肤来做一个防御和保护,第二皮肤就是次级皮肤。
次级皮肤就能够把婴儿的自体把它拢起来,固定在一起,防止它的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