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们甩一波书单

2017-10-12  本文已影响13人  猫不吃鱼小刺

按照我自己个人的口味,来给大家推荐一波书单(50本),尽力去找了一些经典和入门类的书籍,你们可以在这里筛选出自己喜欢看的。另外有一个好消息公布:这些书籍马上就会出现在学生活动中心的阅读角,可以找闲余时间来阅读,但是记住不要带走哦,爱护书籍,人人有责。

文史哲类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明史研究专著
李零:《花间一壶酒》——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龙应台:《目送》——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周国平:《生命的品质》—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书籍。
毕淑敏:《预约死亡》——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是上帝之手涂抹干净的一盘磁带。伴随我们的生命,它开始缓缓地转动。千年仿佛一把巨大的魔桨,渡我们渺小的生命之舟在辽阔的时空穿梭,给你苍茫和顿悟。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
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精神世界以及传奇的一生,堪称一流的思想传记。
素黑:《在爱中修行》——于男女爱、自伤家、静心爱和修行爱。
罗素:《幸福之路》——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
朱光潜:《谈美》——本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松浦弥太郎:《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其生活哲学的最高诠释,一本精致实用的人生箴言录。
蒋勋:《生活十讲》——作者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费孝通:《乡土中国》——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吕思勉:《中国通史》——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
罗伯特·M·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特别?其实是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级读物。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本书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讲法合集,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教的诸多重要观念,包括见地、修道、行为之间的关系;禅定的实质和要诀;十二缘起法的发生过程;金刚经的核心内涵;福德的含义和积聚方法;关于临终和中阴的指导,等等。

小说类
张爱玲:《倾城之恋》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毛姆:《人生的枷锁》
李娟:《我的阿勒泰》
伍绮诗:《无声告白》
(小说不做过多推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大学阶段可以读一读经典小说,先看下书籍简介、书评再做筛选。)

励志、生涯规划类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推荐读3遍。
张志:《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推荐读5遍。这本书是我年年给学生推荐,如果里面教你的方法都能学会并且使用,四年过去,你会成就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别说职场离你还远,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提前做点职场准备必不可少。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该书是风靡全球的自我教育与成人训练的范本。
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经济学入门类书籍。
蔡康永:《说话之道》——40篇短文,没有条列式的说话技术,都是让谈话变美味的醍醐味。「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作者在书中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有2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稻盛和夫:《活法》及系列——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我一生着力追求在实践中彻底地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在《活法》中,我将正面追问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吴军:《浪潮之巅》——该书主要讲述了IT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美国硅谷明星公司的兴衰沉浮。《大学之路》——讲述美国著名大学招生细节,解析部分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以作者和女儿亲自走访过的英美数家著名大学为样本,对比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差异后,助你正确理解大学教育,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大学。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学生版)——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降落伞就是你的技能、兴趣和愿望。这是一本关于你、你的未来和你的梦想的书。追求梦想的过程就像侦探寻找线索一样,线索收集得越多,人生目标和梦想就会越清晰。“职场导师”鲍利斯用他的“魔法棒”引领你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技能,选择喜欢的大学专业,制定理想的职业目标,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你的人生梦想和未来。
赵昂:《在人生拐角处》—一本未出版先火起来的书,收费案例数最多的生涯导师32个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李尚龙:《大学不迷茫》——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大学学习与生活的青春类工具书籍,也是大学生人手必备的成长手册。
(励志类的书籍≠鸡汤,就看你自己怎么认为了,大学阶段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的时候也有必要给自己打点鸡血以激励自己奋进,但切勿沉迷于鸡汤类的书籍。)

心理学类
简·博克:《拖延心理学》——迟缓习性既非恶习,也非品行问题,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作者从新的角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这些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而且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艾瑞里:《怪诞行为学》——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作者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经济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他的经历比他的文字更为动人(3年集中营生活,1/28的存活概率,67岁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阿尔卑斯山,享年92岁),他坚信,无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
人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①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② 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面对某个人;③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弗洛姆:《爱的艺术》——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苏珊·凯恩:《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本书充满激情,既有给人深刻印象的研究,也有深入人心的真人真事,它向读者们展示了内向者是如何戏剧性地被低估,揭示了在这个错误的过程中世界失去了什么。
罗杰·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本书共包括心理学的十个领域,每个领域选取了四项研究。其中的每一项研究,作者是按相同的结构加以介绍的,具体有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题目、研究的原始出处、研究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果的意义、批评、最近的应用和参考文献。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