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文章

【罗马人的故事②】--成为地中海霸主之前的那些战事

2017-02-04  本文已影响22人  叁菇凉
罗马人的故事②

几天的走访亲戚以及朋友的邀约一直没有开始翻阅的书,终于在闲下来的两天一口气读完。《罗马人的故事②》,90%以上的篇幅写的是罗马与迦太基历经100多年的布匿战争(包含第一第二第三布匿战争之间的休战期)。不得不再一次称赞盐野七生女士是一位聪明而伟大的作家。对于一个女生而言,读史料尤其是战争史料是枯燥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然而,同样作为女性的作者,没有刻板地记录战争的战绩、时间等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方式,不停的变化所描述对象的立场(在迦太基和罗马之间参差描写),并且对罗马军队如何编排,罗马军队的着装进行描写。重大战役(尤其是以少胜多)的战术描写甚至还加了简单易懂的图片便于理解。这些方式让战争教科书摇身一变成了一本立志小说。一个叫“罗马”的青少年如何通过修炼战斗技能由弱转强打败当时的海上霸主“迦太基”,成为称霸地中海江湖的“武林盟主”。而最巧妙的是,这本小说在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历史人物的个性的同时还让我们开拓了古代西方战争的知识。

战争的魅力不光是各路英雄各输其职各显神通斗智斗勇,还隐含了人性、道德和宗教。我们希望阅读祖先的同时能够品味祖先的智慧。

迦太基在罗马还是刚刚建城之际,就已经有雄厚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能力。迦太基人民的英勇而孤傲的性格以及肥沃土地的供给让其他地中海城市对迦太基的称霸心服口服。而这一切,被一直用同盟而非掠夺方式吸引友邦的罗马打破。

迦太基为什么会由强盛到衰落继而走向灭亡。罗马为什么可以通过战争称霸一方。就本人浅显的理解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罗马人的故事①》中处处提到的罗马人性格的开放性在这本书上继续发挥作用。在两次战役中,由于罗马对待同盟市甚至之前敌对但战败的国家,一视同仁,并没有区别对待,且都给与了应有的权利,他们一直都是遵循着与盟国共同发展的原则。而这个让第二次布匿战争,试图用战胜的捷报来瓦解罗马同盟体系,期待罗马同盟市倒戈的汉尼拔没能实现他的战斗规划。同盟市都坚守了和罗马的约定,没有向汉尼拔打开城门。

而相反的迦太基人民性格孤傲,他们不善于利用盟友。虽然他们有采用雇佣兵的习惯,但这一切也仅仅是一种金钱交易。他们不会互相信任。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即汉尼拔战争初期,汉尼拔带着精炼兵力翻越阿尔卑斯山打入意大利大本营。汉尼拔的军事才能发挥淋漓尽致,所到之处,几乎胜战连连,士兵士气高涨。然而,迦太基有才能有洞察力的指挥官也仅有汉尼拔。汉尼拔虽然一口气攻占了三个意大利重要基地,却因为没有可以守城的得力军官,只要汉尼拔不在阵营,意大利军队就能迅速反攻夺取失地。

2、罗马人的包容性。罗马人对战败的执行官甚至潜逃回来的将士没有任何的指责。他们认为,本身战败对于将士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这个时候再去责备或者体罚他们是雪上加霜。古罗马史中,有很多战败的将士几年后仍然认命为执行官带领军团的例子。这样做的有几点好处:1、战败的将士会吸取战败的经验,在下一次作战中可以扬长避短;2、战败的将士为了一雪耻辱,战斗的士气反而更高;3、由于执行官不会因为错误的指令而处罚,执行官不会在下达指令时害怕失败而缩手缩脚。

反观包含迦太基在内的其他国家,对于战败的将士都保持着不再采用甚至处死的态度。因此,将士不敢贸然行动,这一点在双方战役中给罗马争取了很多时间。

3、罗马人不害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汉尼拔的军事才能,让罗马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前期连连战败,但是,他们没有因为战败而放弃,元老院组织市民大会的时候,向全市人民宣布战役的失败。罗马市民没有因此而埋怨执行官指挥的失利,而是尽力帮助国家凑齐兵力(古罗马兵力一半以上来自市民)。而且,比汉尼拔小十多岁的西庇阿,分析汉尼拔的战术,传授给后辈并将它运用到后期与迦太基的作战中。

但迦太基方面,会这种灵活战术和高超洞察力的军官只有汉尼拔。而把战争的胜利看成理所当然,没有加以分析,导致后期渐渐失去优势。

我相信,罗马能够成功,不仅限于以上这些,他们的文明和思维方式适应当时的时代,历史必然将它推上尖端。

辉煌700多年的迦太基,在公元前146年从地球上消亡。历史不断向人类展示盛极必衰的规律。第三次布匿战役的总司令官埃米利乌斯,作为胜利者,也不禁感慨,“此刻,充满我内心的不是胜利者的喜悦,而是悲哀。我在想,我们罗马或许也会迎来这样的时刻吧。”

历史的长河有情也无情,但无论如何,这场战争让迦太基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让罗马一跃成了历史学家,文学家笔杆下的神话。

============================================================================

来吧,互相“伤害”吧,越伤害,更相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