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2 唤醒沉睡的心灵
“不许哭,自己站起来”
让孩子从小懂得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题记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炼一休,让他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磨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休将手伸给了母亲,可母亲无动于衷,只说了一句:“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
一休的母亲让小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在幼儿园工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奶奶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送自己的孙子来上学,记得有一天早上下了一场雪,虽然不大,但路上总有些滑,这位小朋友叫昊昊,有点淘气,在马路上总是跑来跑去,奶奶一边叫他一边追他,让他不要乱跑,小心车,昊昊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和奶奶玩“捉迷藏”,就在这是他一不小心,跌倒了路上,奶奶急忙走过去,满脸的心疼的样子,把自己的孙子扶了起来,还不停地拍打着衣服问摔到了哪里没有?奶奶的神态上还有一丝丝的埋怨自己的样子。当我看见这一幕,我的心里若有所思,但是在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一下昊昊有没有安全问题,不一会昊昊便又玩去了。
中班的小朋友反思及对策:
这一案例在中国的幼儿园很常见,第一,父母由于各种忙碌没办法接送孩子,这是爷爷奶奶便成为家庭教育的“助理”,又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所以隔代教育便出现了问题,爷爷奶奶溺爱孙子,搂在怀里怕摇着,含在嘴里怕化了,5岁多了,出门还总得让爷爷或奶奶牵着手……
幼儿时代是处于刚刚面世又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是正规教育的准备阶段,对儿童,作家长的应该给予一定的保护和关怀,但绝不能是溺爱。每一位父母要倾力亲为,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
在我国,许多家长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殊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试想,事事都抱着对父母的依赖心理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英才吗?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儿童这方面的教育。在奥地利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只为老人让座,而对儿童却不需要。
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们,放开孩子的臂膀吧,自由的鹰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远、更远。
14332 唤醒沉睡的心灵“我能把球掷得很远”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这浸透着舔舐之情的希望如何变成现实,却是一门学问。
“你是个笨蛋!”“你傻了吗?”……小丽在责骂声中得了恐惧症。
以上这些例子在幼儿园很常见。记得我实习的班里就有一个“问题儿童”,她的名字叫雅婷,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扎着漂亮的麻花辫,但是她在幼儿园的表现确是打老师、咬小朋友、撕老师的教案……经过一段时间我才听其他老师的话中得知,雅婷家庭环境和其他家庭不一样,父母离异,(具体情况不便透露)在家庭中或许她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导致她有许多过激的行为。身为老师的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爱和关心。”
心理学家罗瓦·克劳斯在自己的孩子两岁时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了——
“贝克,你能捡起三个玩具吗?”
小贝克艰难地去捡玩具,而克劳斯责不断地鼓励儿子:
“一个,很好。”
“两个——干得不错!”
“三个!好啊,太棒了!”
克劳斯热情地为儿子鼓掌,并亲切地上前拥抱儿子。这不是克劳斯的小题大做,自信这一可贵的素质,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往往是否定大于肯定,他们认为批评和责备才是管孩子。更遭的是,一些家长们否定之外还夹带贬低——“笨蛋”“真不开窍”……须知,孩子的“自信”与“自卑”可能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语中。
“永不满足”是自信者的一项宝贵品质。
14332 唤醒沉睡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