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跃迁》深入拆解(四)
序言 高手的三个境界
古典的序
作者从自己的职业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的努力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
这个问题应该就是统领本书的一根绳子,作者它带着读者去书中探寻答案。这种写作的方法,我在周岭的《认知驱动》里也看到了。
我们曾经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随着社会进步,即使刻意练习一万小时,也未必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那么,面对今天的状况,我们如何实现人生的快速跃迁?是什么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人生结果的差异,来自于我们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而选择的背后是认知的差距。既要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和积累,又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这本书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第一路径是家庭教育
古典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他和学生家长在聊起孩子的学习进度时,明确地给孩子家长提出学习任务,要把6000个词汇背完。这时,有的家长立刻将这个要求提给孩子。而有一部分家长,则没有简单地转达老师的要求,而是接受孩子不喜欢背单词的现状,让老师按照孩子的情况,陪孩子多读有趣的英文书。
这就是说,第一类家长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学得都是对的,提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得更好。因而,他们转手就将老师的要求提给孩子,并要求孩子配合老师执行。
第二类家长,他们在听到老师的要求后,不仅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反而坦然承认,接纳孩子不喜欢背单词的特点,并按自己孩子的特点,思考并重置问题,将要求提给了老师。让老师用更符合孩子特点的方式去教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本身就是喜欢背单词,与其与孩子的性子对着干,使他们更加厌恶英语,不如让老师给他们多读喜欢的文章,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然会加大对英语的学习力度。
第一类家长更善于执行老师或领导给他的命令,而第二类家长他们更善于思考,家长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在人生中如何处理问题。而主动思考,是人生难能可贵,并超越许多人的一项素质。
第一类家长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好的执行者,而第二类家长则教会孩子如何积极思考,让提问题者配合他们解决问题。
第二种路径是理性的科学分析和自身的感悟
通过观察社会中高手的真实安全,加上的规律分析,找到高手背后的逻辑和思路,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样能快速跃迁。
这本书的主题
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的努力。
第一章,谈我们该抓住什么趋势,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第二章,谈如何做好选择,培养高手战略。
第三章,如何克服学习焦虑,如何自学,如何联机学习,如何让知识变现等。
第四章,如何看懂和理解世界的技术,建立破局思维。
第五章,高手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