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了90名大咖后,我发现了一个让90%人平庸致死的坑!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本地90多名创业大咖。
其中一名98年的创业者的经历颇具有戏剧色彩,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上学的时候,他最讨厌学习,成为了每位老师的“眼中钉”,被罚站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报复老师,他常常在课前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将要上课老师的简笔画,滑稽的一塌糊涂。
看到老师气的吹胡子瞪眼,同学们都捧腹大笑,他居然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为了让喜剧效果更突出,他苦练“画技”,甚至上课的时候能盯着老师一动不动,就为了自己能画的更像。
甚至当时还有一种宏大的构想——搜集每一位老师的招牌动作,给他们出一本糗事集,毕业后寄到老师的家中(此人可能是天蝎座,报复心超强)。
后来,他终于记集齐了6本《糗事集》,却换来了自己的辍学。
辍学后一无所长的他去了另一座城市打工谋生。
后来,在看新闻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城市正在参加《魅力中国城》,远在异地的他心中竟有点感动,于是找来纸笔,将自己城市参演的情景一一画下来,发到朋友圈为家乡拉票。
借着魅力中国城的热度,他的作品集在K市广泛传播,甚至被一些政府部门大为肯定,创意十足。
他也凭借这些作品成为了家乡的小名人,各种传媒公司约稿不断,一副简单的手绘居然达到了上千的价格,创作的一些人物卡通肖像被不少政务部门采纳作为形象品牌。
后来他在本地开了一家手绘工作室,成为了一名年轻创业者的领军人物。
最后,他笑着告诉我,谁也不会想到,成就我今天这一切的,居然是因为当年的一场场被人不齿的恶作剧。
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些无用的事。
看小说有什么用,你以后能当作家吗?
学钢琴有什么用,你以后能当音乐家吗?
油嘴滑舌有什么用,以后社会会被你忽悠吗?
然后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的学习,而毕业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在感叹,除了学历,学校里的很多东西都都用不上。
毕业两年后,我的母校曾经做了一项学生职业调查,发现80%的学生都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当然这里并不主张学习无用论,而是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那些曾经以为一无是处的东西,最后恰恰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名嘴蔡康永写过一篇博客,说台湾父母最喜欢说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有什么用?
随后他表示自己万分庆幸没被爸妈问过这个问题。
他的父母也常常做些没用的事,听曲、养花、观景、看书……但他们偏偏都成了最优秀的人。
他说,“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
苹果手机创始人之一的乔布斯,曾经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当时的他并未想到书法在生活中会有什么实际应用。
但就是这个与IT八竿子打不着的鸡肋技能,成就了10年后的他和苹果。
苹果公司按照艺术的标准去设计产品,正因为如此,苹果的产品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他说,大部分由于我根据自己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东西都变得非常珍贵。
还有那个勤工俭学报吉他班的俏皮女生,后来一边旅行一边街头卖唱;
还有那个毅然选择考古专业的大学新生,后来依靠盗墓小说获百万粉丝青睐;
还有那个专注恶搞的鬼畜大神,微博圈粉50万,毕业后做起了粉丝经济;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习的时候都被不少人告诫过,这些东西没用。
有用与没用,有时候真的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人生那么长。
就像乔布斯所说,不是技多不压身,而是要学会让灵魂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