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学习

想跑赢90%的人,请停止买书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38人  东三环的财小迷

文 | 小迷

图 | Charlie Wagers

今天有两个新闻,都是和婚姻有关。

4月1日起,领结婚证免费。

北京离婚一年内房贷算二套。

然而和单身狗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还是去看书吧(手动捂脸)。

今天不聊理财,聊聊怎么学习。

知识太多学不过来怎么办?

信息太爆炸,时间越来越碎片怎么办?

我每天努力挤出时间看书,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怎么办?

......

如果你也有上述困境,那么今天的文章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最近在“得到”app上付费订阅了几位老师的课程,有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有吴军老师的《吴军硅谷来信》、还有古典的《超级个体》,深受启发。

为什么牛人们(想想罗辑思维的罗胖、想想“冬吴相对论”的吴伯凡老师、想想“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名嘴们总是能气定神闲,好像随身携带一座海量的藏书库,随时随地抛出金句,还都是有考据的。

他们每天到底拿多少时间读书?

同样是24小时,为什么我们和牛人的差距这么大?

古典老师介绍了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功利读书法”。

所谓“功利读书法”,其内功心法就三条:功利地少读书、功利地配置注意力资源、功利地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其实并不正确或者说已经落伍不适应现代社会,举个简单的例子。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多读书,多学习总没错”,只要在读书而不是玩游戏,不管读的有多慢、效果如何,在大人眼里都是“乖仔”,学肯定比不学好。

可惜,时代变了。

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知效率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

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出你很多倍的认知效率来学习。

在投资领域也是一样。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富人拿钱换时间,穷人拿时间换钱。小年轻没什么钱,只能尽最大努力将时间的利用价值在最值得投入的领域做资源最大化,不做低水平的勤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得学会将知识变现为赚钱的能力;

书中只有颜如玉——你得学会撩妹/汉技能。

阅读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阅读带来的改变才能创造价值。

如何功利读书,我们一条一条拆解:

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开始学英语,初中高中大学一共10年,为什么一张口还是“My English is poor”,而如果出国,不出3个月就能日常交流无障碍了?因为身在国外,一睁眼就得说英语,有地方练习、有培养环境,进步自然神速。

所以“功利读书法”的第一条就是:少读书

少读对你现状无帮助的书、少读学了没地方用的书、少读对你现在的心智阶段来说过于晦涩或过于浅显的书。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自己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自己读的书。

“功利读书法”的第二条是: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给阅读做了分类: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娱乐型带来快乐,消磨时间;

知识型增加信息;

心智类的提高认知和学习力。

很多人读一辈子书,但是学习力并没有提升,就是因为心智提升型书读的少。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小s说,漂亮的衣服都不太好穿。都是一个意思。

真正让你提升的东西,并不会让你舒服。

读报纸读一辈子,也不会增加学习和理解能力。

永远看自己看得懂的东西,其实就是在走下坡路。

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及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娱乐型的适合放松时阅读;知识型的适合碎片化学习;而心智类的需要大段时间地思考、吸收、实践以及和高手讨论。

比如我3月的阅读清单,目前知识性阅读完成度80%,娱乐性100%,认知性20%(这周被北京一天一雷霆搞得怠惰,读书速度明显慢下来了)。

“功利读书法”的第三条是: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最愚蠢的读书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更聪明的读书方式是,先看书评(豆瓣、知乎、亚马逊都可以),再看目录,了解书的框架和主旨,最后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进入,有的部分略读有的部分细品。

用这种方法,要读的书至少少一半,阅读速度至少快一倍。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