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胃而引发的故事
今天想聊一聊一部黑白电影——《生之欲》,它是1952年黑泽明的作品。
卡夫卡曾经说过:“你要读那些能捅你一刀的书”。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电影。这里的“捅你一刀”,我理解的是能够带给你非凡的体验。当然这部电影绝对能“捅你一刀”。对于习惯了看彩色电影的观众,或许不太习惯再去看这些黑白老片,但若你能耐心看完,你就会发现,它于彩色电影没什么不同。因为时代可以进步,科技可以发展,但人性或人最本质的东西却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只要是表现人的艺术作品,就永不过时。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政府职员,自从多年前妻子亡故后,遗留的儿子成了他生活唯一的中心,但随着儿子的羽翼渐丰,他慢慢也对生活失去了激情。在政府机关过了20年木偶般的生活后,看似好像早已将他忘记的命运之神,却再次像他伸出了双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得了胃癌,生活留给他的时间已不足一年半载。
海德格尔曾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给死亡下过这样的定义:“死亡是最本己,最无所关联,超不过的可能性”。死亡可能是人一生最确定的事情了,我们每个人都早早的被判决了死刑,却无法知道死亡的确切时间。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去,但当死亡真的降临的那一刻,却又是如此的突兀,而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
电影的主人公在得知罹患胃癌后,无奈与不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在他心头涌现。他也第一次开始发自内心的思索,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站在记忆的沙滩上,任由往事的浪潮一阵阵的向他袭来。细数着每一片浪花,他却惊讶的发现,他的人生是如此的无趣与平庸,今天与昨天无二,他所要做的只是不断的重复。时间的终结,方始他意识到了生命的弥足珍贵,想要重新开始,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生活与主人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近乎偏执寻求生命意义的主人公,在几经波澜之后还是找到了,生活的玩笑迫使主人公直视自己的内心,不允许有丝毫的逃避。雪正浓,夜正深。清冷的空气中传来阵阵歌声,“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
由胃而引发的故事他身边的人们也曾因为他而有所触动,誓要有所改变。但面对现实困境,却不像主人公拥有死亡的催化,终究还是选择了继续麻木与逃避。
由胃而引发的故事或许这才是更为真实的世界和人,虽然它是如此的不够美好。但我想这并不是导演想要述说的,其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是能够被救赎的,世界的不美好难以改变,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救。
如同电影主角一般。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电影主角正是在宏大、厚重如死亡的催化下,才得以完成自我的救赎。我们大部分人却是不能如此,也不希望如此的。
但又如何自救?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能够继续向前。”
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仍愿意继续前往。救赎之道,也许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