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如何使人明智|附荐书单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由于我的知识面还有待提高,对于其他几句暂时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不过对于“读史使人明智”这一句深以为然:刚好过去一年的阅读大部分都是跟历史相关的,也确实对我看问题的思考模式乃至世界观造成了“颠覆式”的影响。
用一句装逼的话来说,现在的我跟一年前的自己相比,看问题的角度的确变得更加宏观、不容易局限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了,也不会因为一点小道消息就觉得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随之而来的是,在平常做事的过程中也更加有耐心:因为世界观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了嘛。再碰到跟自己认知不一样的事情,比如碰上个难搞的客户、好好的安排突然出现个幺蛾子,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办法去解决就好了。
因为历史教给我们,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情“一定是这个样子”或者“一定要怎么做”。
再说了,如果每个国家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啊。
对于“读史如何使人明智”这个话题,我个人的感受主要有三点:
1. 知道历史是偶然的;
2. 知道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3. 获得清醒思考的能力。
历史不是必然的,而是一连串偶然事件合力形成的结果。
《XXXHOLiC》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个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当时年少的我将此句奉为人生哲理,直到看了很多历史向的书,才发现历史学家们的观点刚好相反:史学家们认为历史充满了各种偶然性,根本没有什么历史事件是必然发生的。
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一大教纯属偶然;希特勒当年上战场时如果中的子弹再射偏一点就不会发生二战;全球化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只是刚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流行而已。
这种理念还衍生出一种思考训练模式,就是假设这个历史事件当年没有发生、那么之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时常这么思考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整个人类、国家、民族以及祖祖辈辈是如何形成并走到今天的?
一个人出生成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当地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燕赵多壮士,江南多才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枯燥的时间表,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天天都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了而已。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地人(包括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源,也能让我们在旅游时比别人更有一种沧桑厚重之感。
知道这个世界一直处在变化之中、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才能更加清醒地思考。
我们发明了很多工具和理论想要预测未来,实际上,历史虽然会在某个时间段内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利用历史就可以预测未来。
这就好像K线图连起来似乎能够预测出股票的未来走势,但事实上这些点和线代表的仅仅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这只股票的涨跌就和这些曲线相关。
《大学问》专栏的王烁老师说:我们总是向前生活,向后理解。与追忆往事和预设未来相比,立足当下才是是最重要的。
知道人类只是地球上普通的一个物种,会繁衍,也会灭绝;知道没有谁比谁更优越,每个人只是不一样而已;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才能更加清醒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不轻易被那些永生的神棍谣言或者混乱的大众情绪所煽动。
最后,来推荐几本我读过的10本历史向好书吧:
1.《人类简史》: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恐怕是世界上最究极的两个问题。《人类简史》这本书,可能还不能完美地解答“我们要到哪里去?”,但是对于“我们从哪里来?”,如果说这本书说自己解释得第二好,私以为没人敢称第一。
2.《未来简史》:
和《人类简史》是同一个作者。在《人类简史》中,你能了解到智人是如何一步一步统治地球的;而在《未来简史》中,你会了解到智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对这个地球的掌控权的。而且最可怕的是,书中描写的是仅仅50年后的世界。
3.《万物简史》:
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书之一,从宇宙大爆炸到生物进化、再到现代科学的发展,每一件事都被作者写得妙趣横生,一点都不枯燥。
4.《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将欧洲历史分为三大元素来阐述: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以及日耳曼战士。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欧洲史入门级别的好书。
5.《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很多我们以为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进化的问题,是人的生物性决定的。进化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很多研究的结论还是挺经得起推敲的。
6.《耶路撒冷三千年》:
这本书细致梳理了耶路撒冷怎样从一座小城市变成了三大宗教的共同胜地。在中东问题如此敏感的今天,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或许更有助于理解今天的世界。
7.《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推荐的书。总有人认为现在的世界不如以前好,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8.《海都物语》:
任何国家,都会有一个全盛的时期。然而,能够经历几度兴盛的国家,却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一次的辉煌,靠的是机缘巧合,而反复出现的繁荣,则是有意识的努力换来的。
9.《鸦片战争》:
由英国学者蓝诗玲编写,引用了很多当年参战英国军人的原始资料。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解读中国历史的,也有助于我们形成完整的思考方式。
土豆书评:《鸦片战争》| 直到南京条约签订,道光皇帝都没机会知道真相
10.《人的宗教》:
以前总觉得宗教就等于迷信,但是历史书读得多了,才发现宗教跟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正如这本书中所述:宗教一词最宽泛的定义,就是环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