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机器翻译,谁是受益者?

2021-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loislane007

科技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虽然实际上成本和压力也相应第上涨。

机器翻译,业内的人都知道。它处理文字的速度和效率,人工翻译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我十年前开始接触机器翻译,用的是本地化平台翻译。

世界上先进的Trados翻译软件,为业界所追捧,它的价格之高,是个体译员非不得已考虑的因素,不见得会有人高价买入和使用。

于是,国内一些大的翻译公司,迫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压力,也被平台翻译的高效和低成本所吸引,其实还有一半的原因是,翻译公司不愿意落伍,有实力也有能力的翻译公司基本上都会考虑搭建自己的本地化翻译平台。

搭建自己的本地化翻译平台并非易事。立项、引进IT人才、培训、搭建、试用、正式使用等等一系列繁琐的环节,并非短时间能够见效。

随着机翻越来越普及,它所带来的好处日渐彰显。也就是说,搭建了自有翻译平台的翻译企业或文化传播公司,经过经年痛苦的积累和沉淀,终于尝到了甜头。但是,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他们仍然要为维护这样的平台不得不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维护费用。

翻译企业在平台翻译上需要长期性投入的精力和维护,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这东西,是有生命的,是个活的东西,它千变万化,不同的人使用的语言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习惯,而机器翻译中的记忆库,是通过人工翻译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它是个死的东西。翻译公司或译员在接到翻译任务后,把文件导入到翻译系统后,系统自动根据记忆库中积累的词汇自动生成目标文件。

目标译文的质量跟平台记忆库内存储的词汇有必然的联系。很多文件经过平台翻译后,翻译质量只能达到30%。这就需要进行后期译审处理。后期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译员直接在平台页面处理。平台页面由于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处理功能,各种内容和项目拥挤在一个页面上,字体就显得特别小,所以13寸以下的电脑屏幕是不能考虑使用的。

经过译审后,还需要排版处理和最后审校。终审一般都是由有资格并且具备相当深厚的功底的译员来做。

二是,平台的维护,需要IT团队来支撑。IT团队需要与翻译部门深度合作,才能处理好平台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系统问题。

往不好里去想,对于平台处理后翻译质量很低的稿件,如果审校过程中,对审校质量把关不高,那么最终交付给客户的稿件的质量不佳所带来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对于译员来说,一个译员,长期依赖平台翻译,就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养成自己的翻译习惯和积累知识,使用机翻的时间越久,他/她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翻译技巧会逐渐枯竭,当他/她在离开翻译平台,独立处理翻译的时候,会出现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形。且不说长期伏案盯着密密匝匝的电脑屏幕,既烧脑又损害视力,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机器翻译,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拥有翻译平台的企业和公司,虽然从中收益良多,但是其中的各种付出,换做成本投入,也是相当大的一笔。

机器翻译,也会让我们个体译员省心省力,表面上看起来日处理量很大,但是翻译单价折算后并不高。同时,机翻部分的质量不好,又基本上不算在翻译量上的,有责任和良心的还要下意识地花时间和精力去修正,修正不到的地方,又要担心整份文稿的质量问题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