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企媒体发声时代来临 (亚太传媒连线 在线论坛 24.06.2
主题:当社企媒体发声时代来临
主讲人:范范, 志庆
主持人:老潘
laopan
大家好呀!我是laopan,这场[10问]主持人。今天一天都和我们亚太传媒连线的召集人Harry,一起在上海主持读书会。很荣幸在这个在线时空和大家相遇!
我跟志庆兄是第一次交道,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先前参与创立為你而讀的志庆兄,听听来自台湾的社企媒体观点。范范是熟悉的好朋友了,也是同修,我景仰的Bottledream创始人之一。
范范
多谢老潘和Harry的邀请,非常荣幸和大家交流。
志庆
很开心第一次跟亚太传媒连线的朋友们交流,尤其是谈我深有感情的社会企业议题,很荣幸能和老潘及范范一起创建这场跨海讨论,谢谢Harry促成!
Harry
今天实在太开心,由我多年的好友Laopan来担任这场[10问]的主持人。大家可能不知道,[10问]这套访谈模式也是Laopan在WorkFace中琢磨多年淬炼出来的。今天,就让Laopan亲自带领我们见证[10问]的超能量吧!
laopan
好的,ladies &乡亲们,我们的暖场过后,接下来有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我一开始创建[10问]这个群内交流的方式,是为了社群伙伴们深入地认识一位朋友,以及他背后的知识。今天这个机会,我们是一次认识两个!
photo credit: APAC Media Connections[10問之1]
laopan
首先我们请两位嘉宾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同时请在线伙伴们开始酝酿问题,我们可以在论坛中以及往后进行任何后续讨论,害羞的伙伴也可以把问题私讯给我。
laopan
范范,第一次见你是在WorkFace的活動現場,当时你还是学生娃,刚才看了下你的最新简介,看上去经历更豐富了,能跟大家说说你自己吗?
范范
好的,先抛一个不正式版的自我介绍吧!
18岁之后走了非常规路线:本科念哲学专业,中途跑去非洲做志愿者,研究生在香港念社会工作,毕业后在一家国际NGO帮助难民和移民。学生时代就加入BottleDream,几年后入伙创业——这感觉,像是嫁给了爱情,哈。
BottleDream是一家社会创新企业,目前我在BottleDream负责内容,主要表现在公众号、微博、官网等渠道的内容和运营。
laopan
志庆,在看到你的经历说明的时候,知道你对台湾社会企业有很多的贡献,想听听你对自己的介绍呢!
志庆
亚太传媒连线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台湾的王志庆Terry,和社会企业的缘分是来自于三年多前从事公共事务工作时,看到有台湾宜兰县的农村子弟,发起了「稻田里的餐桌计划」活动,希望将农业升级成为观光服务业,让人口流失的老化农村产生商机。
他们让都市的人们,前往农村,做大地艺术以及摘取食材,再由大厨现场料理,在田里头吃饭,让农民们改变了收入,也有些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发扬乡村的特色。这件事让我受到很深的感动,后来在台湾的政党及政府工作时,都努力替社会企业争取曝光及政府的支持,结果现在自己也跑去成为一个推广教育的社会企业家。
[10問之2]
laopan
可以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下你们所从事的社会企业,服务的是什么样的人,启发什么样的信念,主要市场在哪里吗?
范范
BottleDream最初是一个媒体网站,专门报道创变者(changemaker)的故事,这些年轻人用非常有创意的方式介入某个社会问题。我们很希望这些故事传达一个核心理念: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比如有一个滑板少年,为了让中东的女生打破性别对他们的限制,以及不能受参与教育的情况,开始在中东教当地的孩子滑板,把滑板变成教育的一种渠道。
再比如智利有个男生,他觉得社会对于性别有很大的偏见,比如男生不能做一些看上去“很女性化”的事情,而女生也不能活得很爷们。为了打破这样的性别偏见,他发起了“一群男人在广场上织毛衣”的行动,并且把这种行动延续到很多地方。这些都是在用一种很酷、很好玩的方式,介入一个社会问题。
志庆
我先前参与创立的“为你而读”,是先行智库旗下的阅读推广品牌,是通过自律联盟认证的社会企业,以建构人们终生学习习惯及振兴出版为志业。算一算,我们已经举行超过160次阅读说书活动,而且运用线上行销带动线下的实体参与,与台湾五十家知名产官学机构为合作伙伴。服务有两个面向的族群:
第一个面向:作家和出版业者
出版业虽然是一个营收下滑的产业,但是书本是传递人类知识的主要载体,其实出版业的萧条会是社会的损失,所以我们透过新媒体及实体社群来协助出版业接触更多受众,目前台湾前几大的出版业者都和我们有合作。
第二个面向:25-35岁的青年族群
除了阅读习惯的推广,团队和政府单位一起推动城市阅读文化。
BottleDream共同創始人范范,走入社企媒體的過程很戲劇性,但一切都是隨著自己的心。(BottleDream提供)[10問之3]
laopan
接下來,我要一次系列性拋出三個問題,請接招囉!
在你们两位各自身處的社会形态里:
1. 什么是大家所理解的社会企业?
2. 一般感兴趣在社会企业工作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3. 以社会企业的名义,这种特殊性对开展服务和业务有帮助吗?
范范
哈,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女生。
志庆
我也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女生,哈!
志庆
台湾的社会企业其实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透过一个有公信力的自律联盟做认证,但原则上我们会明确陈述营业项目是怎么改变社会的,以农业为例,虽然卖菜的超市也是在提供农民收入,但不叫社会企业,有更深层次的去发掘农村发展问题及公平贸易问题的企业,才能称作社会企业。
另外,在台湾用社会企业的名义发展业务,其实好坏参半,因为有些社会企业的商品还不成熟,或是重视天然,不做人工调味,所以在品质,口感跟成本上还有进步空间,虽然有很感人的企业故事,但有时会让消费者产生社会企业的东西挺贵又不一定好用的形象,所以台湾成熟的社会企业 - 例如生态绿咖啡及绿藤生机(做保养品),其实都是回到产品本质的提升上。
范范
在大陆,大家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高,没有法律法规界定什么是社会企业,在注册组织的类别里,也没有社会企业这一项,只有「民间非盈利机构」和「商业机构」这两项。
BottleDream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我们的读者,从来不说自己是社会企业,我们会说自己是一家商业公司,偶尔会定性:社会创新企业。可能对大陆的普通民众来说,社会企业是那种用商业的方式做好事的公司吧。所以当别人说我们是社会企业的时候,我们也是欣然接受的!
BottleDream目前的业务分成两个大块:原生内容、商业项目。
原生内容其实就是做媒体,写文章、做视频等等。属性并不会影响读者对你的观感,他只会判断你的内容是不是好,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要面对一个相同的市场竞争。
商业项目中,我们面对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也没有感知到我们的属性对商业伙伴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对方看中的是我们的创意、点子、项目落地的执行力、如何把他的商业诉求和公益以一种非常有创造力的方式相结合。他要的是结果。
当然了,因为我们在做社会创新这个领域,有些伙伴会很好奇,很想在这个领域探索更多新形态的内容,因为好内容是稀缺。但是大前提还是,你做的东西足够好。
志庆
我也同意范范,应该放宽定义,谈社会创新。
laopan
志庆也是新创业不久对吗?
志庆
一年六个月。
[10问之4]
laopan
那个,接下来就要请两位分享一下,你们各自选择当前这条道路的心路,在创业之前,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把自己吸引到这样的道路面前,又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志庆
谈创业心境,一开始在政府工作时,还挺羡慕社会企业可以直接有效做出一些改变,但真正创业的心境是很复杂的,带着莫名的憧憬而递出辞呈,带着雀跃的心情迎接开公司后来自各界的演讲邀约,然后跟许多大人物简报。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财务报表会很客观地告诉你什么叫商业市场的本质,最后自己会懂得取舍,知道每一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有些人在这个阶段会放弃,有些人在这个阶段会执着于过往的名气不愿认输,有些人会升华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生意人(温柔坚强)。
范范
创业之前我是香港注册社工,专注在移民和难民的领域,在一家国际NGO帮助跨境学童和家庭。但是同时我已经用业余时间在帮BottleDream写稿和采访。
当时BottleDream的主编衷声(一个长得很想陈妍希的大美女!)辞掉了北京的工作,想回广州全职创业做BottleDream,她邀请我一起。我当时一方面很想回广州和男朋友团聚(害羞脸),一方面也觉得香港的工作虽然有意义,但是还是比较传统,而我喜欢那种非常有创意的工作,于是多种因素的考量,我就回广州创业了。
我和志庆不太一样,其实我虽然创业,但是并没有转型。因为从在香港念研究生开始,我就在念社会工作(social work),毕业后也在做社工,一直都是以“帮助别人”作为职业。而社会创新领域还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只是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直接帮助别人的一线社工,变成了报道这些changemaker的「媒体人」。
[10问之5]
laopan
接下来我就要延伸提问。志庆,你在成为「有温度的生意人」的过程中,做出了什么样的关键决策?范范同学,你在确保做的东西足够好这件事上,付出过什么代价?
范范
哈,太多了,最频繁的应该是熬夜写稿吧。不過,现在不只是我一个人写,还有其他记者,我有時也会自己写,大部分时间在编辑。一篇稿子从选题会、讨论、初次编辑、反复编辑,如果初稿的成色好,可能不超过4小时,如果成色不好,持续几天都有可能。
志庆
针对「有温度的生意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关键决策?内心的温度是社会企业家的前提条件,否则通常有更好的职业选择,正因为有一个浪漫的前提,反而要升华成精明生意人是不容易的事情,在我的路程中,最大的转型就是要懂得Say No,我会开始懂得去评估每一个案子并不是「有意义」就可以做,而是要选择最有意义的前三件,同时要兼顾财务的生存,如果只做公益,我就关门了,如果只做商业,就失去初衷了。
范范
但是BottleDream是一个面对大众的媒体,所以我们最大的准绳是,不做小圈子才听得懂、看得懂的东西,一定要做大众懂得的东西。
志庆
BottleDream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一般社会企业通常人手很紧,也不擅长传播,没有余力去教育消费者支持有理念的公司,所以需要这样的中介媒体来向大众沟通
laopan
不难感受到,两位闯将都是有很强的原则意识。
[10問之6]
laopan
这一题我问志庆,承你上面所说的,就谈一谈你认为做过的最有意义的前三件事吧!
志庆
好的,它们分别是:
1.帮助出版业转型。
2.培养民众对阅读的乐趣。
3.培养五十多位说书人,让推广阅读这件事情具备草根力量。
王誌慶多年來在台灣推廣閱讀,立志成為「有温度的生意人」。(王誌慶 提供)[10問之7]
laopan
这一题请范范回答, 记得我们前些天才聊天聊到诗人白居易,他给老奶奶讲诗,老奶奶听懂了,他才觉得满意。你成稿后,也会向诗人白居易学习吗?
范范
一切对内容有帮助的,都要学习,何止白居易,黑居易有好方法也要学,哈!
[10問之8]
laopan
在未来一到三年,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志庆
在产品质量上,我认为社会企业要直接跟一般企业实施竞争比较,我会参考做好的业者的做法,不定局限于社会企业的圈子里,正因为有理想跟特定族群要捍卫,所以在品质上是不可以输给企业的,否则会被市场淘汰掉,理想也成为幻影,这个过程就像是要浪漫的苏东坡去变成精明会计师一样折磨人。
另外谈谈我很想做,但最后选择放慢力道的事情:例如偏乡阅读教育,我很多次希望前往偏远乡村从事阅读推广,但没几个人的小团体,一旦进入偏乡服务,好几天时间就不见了,财务会受很大影响,而且一年能够去几次呢?偶而才去的话真的可以改善偏乡的阅读环境吗?
后来我被迫取舍掉这件事情,其实我心中相当遗憾。后来我选择跟诚品书店旗下的基金会合作募集二手书,再捐给弱势族群,算是间接地实现心愿。
另外也跟大家预告一下,我最近在新规划的新创事业体-奔识加速器,锁定的是知识領袖ip的领域,承接着的也是之前推广阅读长时间下来累积的力道。我真的觉得知识经济工作是很迷人的!
范范
目标的话,探索稳定的产品形态。以及营收增长以帮助团队成长。
志庆
认同。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才有力量支撑理想性。
[10问之9]
laopan
要实现你们刚刚提过的目标,需要什么支持呢?
范范
首先是整个团队要目标非常一致,并且每个人对这个大目标、实现大目标的途径要很清晰、同步;其次就是试错。稳定的产品形态是从不断的mvp和调整中生长出来的。
志庆
我认为社会企业终究会面对进入正循环或负循环的分叉点,大约是创业一年左右,有了一些员工,而创业资金已经用了一个段落,不可以再用新创当借口逃避财务问题的时候 -
进入正循环:做出基本成绩,让社会各界初步认可,再运用这些初步认可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例如产品口碑,媒体曝光,政府官员见证等等,再用这些资源去提升知名度,同时要反覆调整产品品质,让品质跟名气同步提升,有了钱就聘更多好手加入。
进入负循环:员工看不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真正的改变社会,同时财务上饿肚子,图队里的好手开始离开,创办人却又不愿意认输,或调整做事方式。
范范
非常同意志庆说的。
志庆
社会企业初期可以用理念吸引一些好手,但是这些好手是希望改变社会才加入的,如果创办人不能让他们知道此刻的付出确实可以改变社会,那这些好手会回去更有收入的商业岗位,或是去寻找下一个更有意义的社会创新组织。
[10問之10]
laopan
我感觉到了两位嘉宾完美的彼此认同。两位是否有任何想要互動的環節?我們以此为今天的访谈收尾好吗?
范范
哈,那么,请志庆推荐一个你非常欣赏的台湾社会企业项目吧,作为选题。
志庆
分享一個我过去担任马英九先生幕僚时安排他去见的一家社会企业,他们叫做「众社会企业」,主要克服身障者的用餐问题,让身障者担任特派员,前往各餐厅用餐,找出适合不同障别用餐的餐厅。
范范
真有默契,其实这个选题我们报道过,当时还和它的创办人有过很多的交流。在台北精选了一千家友善餐厅,的确做得非常好!
志庆
另外,稍早前提到的「稻田里的餐桌计划」也很棒,大陆正在大力推行美丽农村计划。
范范
那麼,到时候请志庆帮我们搭线做采访。
志庆
太好了!这是很棒的两岸共同文化桥梁。
BottleDream團隊,致力讓"有意義的事情有意思"。(BottleDream提供)[10问之后]
laopan
最后,范范,通过上面的对谈,我想请你说说,志庆是一位什么样的创业者?志庆,你会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描述你刚才笔谈中感知到的范范?
范范
志庆是个理想主义实干者!
志庆
我认为范范是一个明亮飞扬的女孩子,带着正向的光,同时也懂得实际,能在现实中持续进前,她转换过职场跑道,但没转换过内心跑道,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我们华人世界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这样的人,特别是高速成长的中国大陆,更是需要这样的人来扮演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转接对口。
laopan
很高兴和两位度过这样的夜晚!
范范
很开心和老潘、志庆以及群里的围观夥伴們共度这一个半小时!
志庆
谢谢亚太传媒连线的大家围观,谢谢老潘创建的[10问]!谢谢Harry的召集!谢谢范范的共创!感谢大家!
laopan
谢谢所有朋友的参与,我们一起来期待,下一场亚太传媒连线[10问]的更精彩内容吧!
亚太传媒连线
亚太传媒连线成立于2017年春天,由一群来自全球使用华语为主的传媒专业人士共同组成,成员包涵目前在各电视台、平面及网路媒体,以及曾经在媒体工作但转到各行各业的媒体菁英及趋势专家、学者等。
我们最大的初衷是透过影响力的集结,透过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倡导共享及共创,以跨界思维,为意见多元、资讯繁杂的当代社会,建立不同群体之间的更多理解以及相互包容,传播知识并推动正能量。
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並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