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斌福善镇富顺县福善镇福善印象
高仁斌|文
在四川盆地的版图上,如果不是刻意地寻找,我们很难发现,在川南这片紫色丘陵中掩映着一个名叫福善的地方。这片方圆63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她正好处于由浅丘向深丘缓慢过渡的区域,也正因为如此,整个福善镇呈现出三面环山的结构。这些环抱的山峦虽然不算高,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千百年来,默默地给这片土地提供滋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有了这些海拔不超过500米的山体的日夜吸纳,在整个福善范围内形成了六条宛若丝绦的大小河流,她们是这片土地绵延生长的血脉,一边满足着传统农耕灌溉的需要,一边追逐着自己藏在心中的梦想。镇溪河是这六条河流的头领,在经过了蜿蜒地跋涉之后,镇溪河把她们纷纷带入了沱江,然后一路前行,在50公里外的泸州汇入滚滚长江。
这是一方恬静自然的土地,本应该属于晓风残月、田园牧歌般的诗意之所。但是当我们翻开福善尘封的历史,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这个地处宜宾、南溪、富顺三县边缘的小镇,历代都是盗贼不息之地,猖獗的匪患,成为小镇人们生活的忧患。同治九年,清朝政府还专门在此设外委把总1员,守兵30人,负责联络民团协同缉捕盗贼。此后,叙州知府改场名“坟山咀”为“从善场”,希望从此之后,这里的社会太平安定,民风淳朴和谐,人们从善如流。
经过多次的区划调整,今天福善镇其实已经是三乡合一的范围。1955年,原新华乡并入福善乡;1995年撤乡建镇,观乐乡与福善乡合并,形成了今天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13个农业村共4万多人口的镇域规模。处于富顺县城最西端的福善镇,交通并不发达,境内的主干道只有一条通往富顺、连接宜宾的二级公路,直到本世纪初,才有渝昆高速穿境而过,但并无高速出口。同时,福善也正好位于富顺县城饮用水木桥沟水库的下游,属于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域。因此,福善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农 业镇,她还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一块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五条沟位于福善镇与李桥镇交接处,由五条蜿蜒曲折,山崖陡峭的幽深峡谷组成,方圆15平方公里内四季翠绿,漫山的山花野草,醇香迷人;清澈甘冽的溪水潺潺流淌;谷深水清,山高林密,薄雾淡烟常年萦绕。凤凰坝以凤凰寺而得名,寺庙离福善镇从善场大约近2公里。寺周方圆几公里十分平坦,对面有一座高山名叫金鸡山,站在金鸡山上,整个凤凰坝一览无余,坝上农舍错落,炊烟袅枭,俨然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和中国许多不为人知的小镇一样,在福善这样的地方,人们的生活简单而纯净,平凡而意味深长。在岁月积淀中,小镇的历史清晰而明了,如今福善的正街上,雕刻有“政教合一”的砖拱衙门依然完好地矗立在风雨中,仿佛追忆着远去的历史烟云。清代红花场民居,铜矿开采遗址,以及众多散落在民间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在诉说着这座偏远小镇曾经的繁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福善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一种语言的特殊体系。在绕环福善的三面岩区村落,富顺的“客家话”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于这里,当地村民多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闽南迁进入富顺定居的居民后裔。由于当地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加之交通十分不便,村民很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以至于这里的风貌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当地村民使用的方言也一直没有融入四川话的川南入声独立片和川南入归去声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孤岛”,当地人把她称为“岩上土话”。如今,这种“岩上土话”已经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除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岩上土话”,福善还拥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贡乃至四川的所有乡镇中,有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着实是一个奇迹。
福善牛皮鼓制作技艺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在当地广为流传。当地民间匠人受传统工艺的启发,利用本地山地多养水牛的资源,加上传统皮鼓制作手艺,通过摸索钻研,成功制作出特色鲜明的福善牛皮鼓,并一直保存下来。牛皮鼓在古代用于鼓舞士兵,后来,在各种婚丧嫁娶宴会上伴奏助兴,成为一种当地广为流传的音乐文化。
福善藤编也是川南独有的一种工艺。福善岩上有专门从事藤编的藤藤匠,在山中采集一种土藤也叫古耳藤,去其叶和皮部之后,晾干呈灰白色,具有很好的韧性。工匠们就是用这种晾干后的藤,在用水竹打好的骨架上精心编制,做成各种各样美观、实用、环保的椅子、沙发、茶几等生活用品。
众所周知,北纬30°线贯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处于这条纬线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盛产白酒和美食。而福善的纬度正处于北纬29度02,不知是上天的赐予,还是时光的巧合,福善同样也出产白酒和美食。
座落在福善镇溪河畔的观乐酒厂,就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酒厂,这里始终秉承着以固态传统工艺生产纯粮小曲酒。原料主要是优质镇溪河水及本地产红高粱、大米、玉米和小麦。这家规模不大的小酒厂,每年的生产能力只有260吨,但是其酒质清香纯正,诸味协调,甘绵入口,余味爽净,酒厂技师王礼富说,这样的酒封存10年酒质不变,即使开瓶使用后仍能够保质一年的时间。
在福善,还有一味远近闻名的美食——观音桥绿豆粑。这是一种以糯米和绿豆为主要原料的油炸小吃,其制作工艺简单而又独特。先将绿豆蒸熟,在石碓窝中舂成绿豆泥,搓成葡萄般大小的圆球,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同样舂成糯米泥,趁热做一张张手心大的皮,包上绿豆泥球,放进一个10厘米左右的圆环中压成型,每个绿豆粑坯子大小厚薄都差不多。食用前将绿豆粑坯油炸,再配上猪大骨熬制的浓汤,变成了当地人日常的美味早餐。
其实,值得细说的福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岩区独有的红土花生、乡村泡菜、野生蜂蜜……如今,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自然山水成为了最宝贵的旅游资源,那些曾经不被人看好的农产品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地方特产,勤劳淳朴的福善人也早已经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随着绕场镇公路的开工,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福善人已经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也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创造才是最现实的福,只有发展才是最生动的善!
2019.1.10于海棠村
来源:富顺悦读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