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学习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miss暖年

常有人推荐我看亲密关系的书。最早看的与亲密关系相关书是《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发现爱人的爱之语,并用他的爱之语去爱他。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故而每次有朋友推荐我看亲密关系的书时,我都会很诚恳感谢对方推荐。阅读讲究缘分,别人推荐的书籍我收藏书架上,计划寻找合适的机会看。

今年对陈海贤老师有些着迷,因此看到他新书的那一刻,我就心动了。这大概是缘分到了。

于是这个月中旬,我开启了探索陈海贤老师的新作之旅,书名为《爱,需要学习》。单看书名,就被吸引。翻开目录浏览一翻,讲的是亲密关系。

书里好多点,特别触动我。

夫妻关系优先于所有关系,这点几乎是所有亲密关系书籍的共同点,老生常谈的话题,依旧吸引我。

寥寥几笔提到的生死观,让我很触动。我以前很怕老也怕死,成年以后这种想法更甚。但是结婚以后这种想法少了,如陈海贤老师说的那般,归属感更深了。

孩子出生以后,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减少许多。大概是精力放在不同地方无暇思考这类人生问题吧。

当然也有可能如老师说的那样,孩子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看到老师提到的伴侣间贴标签,我有些惊讶。因为我一直以为贴标签这种说法只存在与亲子关系中,没想到亲密关系也有这个概念。

认真一看,确实存在,有时候会给伴侣贴标签而不自知,甚至觉得习以为常。在这两年的亲子相处中,我知道贴标签不是好的行为。没想到自己一直忽略了亲密关系。

越往下看,越凝重。我向来知晓边界的重要性。只不过,没重视亲密关系的边界,经常不留心就跨越边界,甚至没有边界感,尤其是尊重伴侣说不的权利,这点做得极差。幸亏队友的包容,不然我们的关系肯定会很僵持。

除书里除了提到亲密关系外,还讲了孩子在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孩子三角化在亲密关系中如此严重。

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将我当做联盟,时不时吐槽父亲,时不时的要我说出她比我父亲更重要的话。原来这是三角化的体现。

当时不懂,但是很反感她总说父亲的不是,所以没少顶嘴,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我是白眼狼。

其实,碰到他们吵架时,我也很焦虑,各种胡思乱想。包括现在也是,只要他们吵架我就很烦躁。以前以为懂事是孩子的优点,现在才知道,懂事有可能是孩子父母化了。

原生家庭是这些年很火热的话题。

父母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下一代。发生在我身上比较明显的地方在于指责队友,有时候不是那个意思,表达出来就成了指责。

前两年我是典型的忠诚于原生家庭的人,这两年在小家和原生家庭里不断徘徊,忠诚度开始转移,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后。

除了我自己原生家庭问题外,对队友原生家庭的边界感也很模糊。在这里忍不住又想到课题一说。不管什么时候不干涉别人是最好的选择。

亲密关系确实需要学习,结婚前,我一直觉得婚姻蛮好的,随着婚后各种问题出现,亲密关系的紧密度不如从前了。

亲密关系是一种关系,只要是关系就存在着沟通。如何沟通是一门学问。

说到沟通变想到之前看脱不花老师《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陈海贤老师的这本书干货很多。倘若只是翻看一遍铁定记不住太多。我看完以后用思维导图再梳理一遍后,印象加深许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