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我们仨》

2022-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阅青馨

近日,女儿放了暑假,网课也不用上了,彻底放松下来,我们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而来。什么矛盾呢?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一些生活细节问题。比如,女儿每天要睡到下午两三点,我早晨上班走之前给她留的早饭一直在电饭煲里温着,有时候我六点半下班回来,饭还在锅里。我担心温了一天食物会变质,只能倒掉。

比如女儿晚上很晚才睡,睡之前去卫生间洗漱,走路脚步声很重,好几次把我和老公吵醒。比如马桶的水箱不太好用,必须多按一会才能冲干净,女儿却不听话,总是按一下就跑,脏东西还留在马桶里。比如女儿不爱开窗、不爱喝水、不爱吃菜、不爱运动、房间里乱得像猪窝也不知道收拾,总和我顶嘴,听不得一点批评,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得过且过......

这样说来,似乎女儿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一身的毛病。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我太挑剔了?

那天下午,没什么事,我无意中翻出一本书,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许多年前就读过了,看到书皮上的字,我一下子回忆起杨绛一家平凡而伟大的生活,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令我十分向往。我随即捧了起来,打算重温一下,看看能不能在书中得到些和孩子相处的启发。

书中讲到,一天晚饭后,锺书大声求教,娘娘,阿圆欺我。阿圆却理直气壮地喊,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原来,爸爸在女儿的房间搞了个恶作剧,把字典、小板凳、笔筒、扫帚、鞋拔子之类放到阿圆的枕头上,调皮得像个七八岁的孩子,还来个恶人先告状。

可以想象,三个人就像做游戏一样地过日子,角色可以互换,身份可以互转,多么有趣。杨绛先生说,阿圆会照顾她,像姐姐,会陪她,像妹妹,会管她,又像妈妈。而锺书和阿圆有时候像姐弟俩,是杨绛的两个顽童。锺书呢,有时候是他们母女的老师,遇到问题,问一句,准能解决。

这样的相处方式,在我家,几乎没有。老公不苟言笑,总是板着脸训斥孩子,而我,时常处于一种杞人忧天的情绪中,担心这担心那,对孩子时而偏袒,时而娇惯,时而又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地说教一番。孩子呢,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就喜欢一个人钻在自己的房间里,做自己的事,很不喜欢我们进去打扰,我周末进去搞卫生,她也会很抵触。独立性很强,但却缺少同龄孩子的天真活泼。

杨绛先生和女儿之间那种亲昵,看得我一阵阵眼热,可能是我自己性子冷,孩子才一直不怎么亲近我吧。现在想改,估计很难。

在书中,我们了解到杨绛一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一直锦衣玉食,生活富足。他们从法国回到上海,曾经度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是双方父母家,但终归不是自己家,弟弟要回来就得赶紧搬走。后来他们来到北京,一直居无定所,住过很久的办公室,还住过阿圆的北师大宿舍,直到晚年才有了三里河的寓所,算是个真正的家。

但是,我们从杨绛的文字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一家那种随遇而安、从容不迫、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无论环境怎样,读书、写字、治学一定会坚持,探险、喝牛奶红茶、抓石子一定会坚持。他们的物质生活有时候是匮乏的,但他们的精神食粮永远是那么丰盛。

书中有一段,写的是杨绛生圆圆时住在医院里,锺书跑来看她,却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染了,或者台灯砸了,或者门轴掉了。不管锺书做了什么坏事,杨绛都是一句,没关系,我会修,我会洗,我能解决,一副超人的感觉。锺书听了杨绛的话,很放心,也很心安,更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分。杨绛还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妻良母,是我们做妻子做母亲学习的榜样。我要能有她十分之一的贤惠,我的老公和孩子就会幸福很多。

在阿圆的婚事上书中没提他的第一任丈夫,只说了阿圆的婆婆喜欢阿圆,想让她当儿媳,而阿圆却说,妈妈,我不想结婚了,就陪着爸爸妈妈。杨绛和钱锺书都不勉强她,只说将来我们都是要走的,留下她一个不放心。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父母实属开明,大多数都是逼婚。就是现在的家长,有几个能接受子女不成家呢?

这本书,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出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亲情与爱。那些小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家三口日常生活状态,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我们看到了锺书老先生在学术上的严谨与勤奋,也看到了他爱家爱妻女,幽默风趣的另一面。我们看到了杨绛先生的温婉、大气、乐观、豁达,我们也看到了钱媛的聪慧、孝顺、敬业、隐忍。正如杨绛先生说的那样,锺书和圆圆,都是能委屈,肯忍耐的。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们平安度过了那些灰暗的日子,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黎明。一家三口,在各自的学业事业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杨绛先生在女儿和老公相继病逝后,以回忆录的方式,接替女儿写出了《我们仨》,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句诗深刻地道出了杨绛先生的悲痛与惋惜,但是真正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却是以一种梦的形式,似真似假,如梦如幻般,以古驿道、客栈、小船、来隐喻实际的家、医院和来回的路途来呈现。我们读起来悲而不伤,苦而不痛。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最后一句,我变成一片黄叶,在空中打转。我睁开眼睛,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读到此,我感觉我的心像被撕裂般的痛,杨绛的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黄叶,有几种寓意,其一,是离开了大树,无依无靠,独自飘零。其二,不久的将来,也将落叶归根,追随大树而去。其三,落在三里河的家里,要好好生活,安度最后的时光。

从本书中,能够学到的,有杨绛一家三口相处的方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虚虚实实的写作手法。杨绛一家,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