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笔记】多巴胺:光阴似箭还是度日如年

2017-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73feb922c323

  这篇文章讲的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受到多巴胺影响的。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快乐兴奋时感觉光阴似箭,痛苦无聊时又感觉度日如年。也就是说,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这种体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多巴胺大家都知道吧,是一种大脑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由大脑当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比如,运动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所以运动后我们会很兴奋。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多巴胺的分泌,和时间感知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但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定论。不过最近,葡萄牙科学家约瑟夫·佩顿等几位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比较准确的答案。

为了搞清楚多巴胺和时间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做了几次实验。想用小鼠做实验,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要让小鼠学会感知人类的时间,比如一秒到底是多长。为此,佩顿和他的同事们特意设计了一套“小鼠时间训练法”,让小鼠可以判断1.5秒是多长时间。

研究者做了一个有三个孔洞的训练装置,小鼠的鼻子一开始放在中间的孔洞里。这个时候,研究人员会播放两段音调相同、但时间间隔小于1.5秒的声音。如果小鼠把鼻子从中间的孔洞挪到右边的孔洞,研究人员就会给它奖励;当两段声音间隔大于1.5秒时,小鼠把鼻子挪到左侧的孔洞里,就会得到奖励。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训练,小鼠逐渐可以判断1.5秒这个时间的长短了。

接下来,研究者利用遗传技术,在小鼠的脑内植入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这种蛋白可以在多巴胺能神经元被激活时,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研究者就可以通过光的强弱,来间接地测量出这个神经元活动的强弱。

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当中,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越剧烈,小鼠越会低估1.5秒的持续时间;反之呢,小鼠就会高估1.5秒的持续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多巴胺释放得越多,小鼠越感到“光阴似箭”;而当多巴胺减少时,小鼠就容易觉得“度日如年”。

小鼠的这种反应会是巧合吗?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佩顿和同事们又利用光遗传学技术,设计了另一组实验。他们使用的光遗传蛋白有两种,分别是兴奋性和抑制性光遗传蛋白。如果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当中,有兴奋性的光遗传蛋白,那么当它受到光刺激时,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变多;反之,如果有抑制性的光遗传蛋白,受到光刺激时,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变少。有了光遗传技术,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光线强弱的控制,来实现多巴胺分泌量的控制。

这次的实验结果再次表明,当光刺激促使神经元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时,小鼠会感到“光阴似箭”;如果抑制了这些神经元,那小鼠则容易感到“度日如年”。

值得一提的是,大脑中其实很多部位都会分泌多巴胺,而这次实验,主要研究了脑部的一个特定区域。为什么选择这个区域呢?研究人员说,因为帕金森病会破坏这个脑区,所以帕金森患者对时间的判断也会出现障碍。现在研究已经发现,得了抑郁症或者帕金森症的患者,他们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更平缓,所以才总感觉“时间过得慢”。而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呢,他们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更剧烈,所以会感觉“时间过得快”。

尽管这项研究还只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结果能不能用在人类身上,还需要更多关于人类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这项研究会为今后的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

以上就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知识分子”(光阴似箭还是度日如年?可能是多巴胺的问题!)   

此文是老卢的微商笔记:http://www.laoluv.com/weishang-chongdian/66262017021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