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跳出游戏,真的去旅行,别让《旅行青蛙》成为捆绑你生活的又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迅速风靡了起来。不过,不管是《恋与制作人》还是《旅行青蛙》,我都没有玩过,因为这些游戏好像都不是我的菜。
在网上搜了搜,这款青蛙游戏的攻略还很简单:首先就是给这只小青蛙起一个名字,然后就是收割三叶草,三叶草就相当于金币,可以用来购买事物道具啥的。然后不定时的你养的蛙就出去旅行了,会给你寄明信片,还会给你带来特产。
有人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蛙去过的景色多,带回的特产多,交到的朋友多。
这只蛙就相当于自己的孩子了,他过得怎么样,全成了养育者关心的重点。
我特意翻了一下我的朋友圈,发现没有人晒过自己的青蛙怎样怎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我朋友圈里没有人在玩这款游戏咯?
对于游戏,特别有男孩子的父母来说,游戏就是父母的深仇大恨,因为它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精力甚至是钱财,多少孩子沉浸在网络游戏里不能自拔。《变形记》里那些互换身份的城市孩子,有好多就是网瘾少年。
甚至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游戏也成了她们最大的“小三”。前脚刚找了男朋友让她陪自己说会话或者逛个街,男朋友就说‘没空,忙着来’。后脚男友就玩了个通宵。
的确,他们确实忙,忙着打王者,或者其他游戏。
除了工作,好像游戏就是他们的第二人生了。
我前阵子玩过一款游戏名叫《梦幻家园》,这游戏是我儿子自己下的,他一般看到推荐的游戏都会下,虽然不认字,但是就是会下游戏。他不会玩,所以有时候会找我帮忙,我也没想到,有一阵子我竟然也对这款游戏很着迷。
这款游戏也挺简单的,就是相当于连连看之类的,消除指定的事物就过关了。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款游戏让我着迷的原因是它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你每过一棺,完成一项指定任务,就可以完善自己的家园,换电视、换沙发、换衣橱、换地板,等等等等。通过通关的方式,一点点把你心目中的家园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这其实也是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一种映衬。
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通关太繁琐,而且自己也慢慢地醒悟了:就算我全部玩了这款游戏,现实里我仍旧没有这样梦想中的家园。所以后来卸载了这款游戏,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入游戏的温柔圈里。
现实世界里没有什么,通过游戏除了得到一时的成就感,对于现实是一点都没有帮助的。
很多人说这款游戏里的青蛙是佛系青蛙,2018年新的代名词‘佛系’就火了网络,很多90后把自己标榜成佛系青年,意思就是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青蛙就是这样的一只佛系青蛙。可以随心所欲的在路上,没有纷扰繁杂,只有慢悠悠的生活。很多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把这只青蛙当成了另一个自己,可以随意去旅行,不用受现实的约束。青蛙的生活就代表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可是游戏里的舒缓真的可以解决现实的烦恼吗?被现实捆扎的严严实实地生活可以通过游戏变得豁然开朗吗?它除了占据自己的时间,花费自己的精力和金钱,真的就可以治愈自己的生活吗?
我没有在游戏里解决过烦恼,除了麻痹自己一时的神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觉得游戏终究又是捆绑自己的另一捆绳,从现实的纷扰中进去到虚幻的梦魇里,再美的梦魇只会更加突出现实生活的苦恼。
就像我也不认可什么“佛系青年”一样,别把自己的软弱和不上进掩藏,把无欲无求的生活过的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堂一般,真的想过这种生活,那干脆出家去吧,红尘终究是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