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娱乐圈

奇葩说:合不合群?要合,也是跟对的群合。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2人  风轻吟

《奇葩说》第五季决赛的辩题是“我不合群要改吗?”。与很多脑洞题不同,这个辩题很实在,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

比赛当然如预期的激烈、精彩,双方从各种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新鲜博取观众喜欢。

陈铭甚至对辩题进行语法拆分,指出“改”后面没有宾语,所以“改”不一定要改自己,还可以改群。这一下扩宽了自己的战略空间。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陈铭,也感叹于知识分子的鸡贼。

其实我们一般人很清楚,这个“改”指的是改什么。当然不会是改群,如果指改群,那辩题就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了。因为辩题的意义就会变得像讨论“我不喜欢吃面我要不要改吃饭”一样没有智力含量。

奶茶的观点仿佛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当你在一个群里不合群的时候,你可以坚持自己,找到适合你的群。这一点,坐在观众席的王菊也是感同身受,透露自己大学时期也不合群。本来想学人家融入进去,但结果既不像别人也不像自己。后来才找到属于自己的集体。

显然,在选择对的群去融入方面正反双方是有共识的。整个反方的观点总结一下,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不合群,要合,也是跟对的群合。而这也是比较适合我们普通人实际生活中的做法。

 

二   

关于不合群要不要改的问题,我联想到最近看的一个娱乐新闻。

当年凭一个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红遍大江南北的大衣哥朱之文微博宣布退出娱乐圈,且永不复出。

消息发出后相信不少人会感到意外。要知道,窜红之后,朱之文上节目、上春晚、不停的商业演出,他因此名利双收。为什么此时突然退出?

原来,作为农民歌手,大衣哥成名之后依然很低调。生活和往常一样,住在村里。他出资为家乡修桥修路,父老乡亲知道他红了来跟他借钱他也没拒绝。

虽然朱之文心态没有变,但是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变了。很多人觉得他修桥修路是份所应当。借他钱的村民也不还钱,还表示朱之文不差这点儿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村民们看朱之文有钱了,就气他、恨他,还讽刺他“这穷小子长这样也能出名,就唱几首破歌也能挣大钱。”

每每朱之文回家,常有一帮人围着他拍视频,利用他的人气发到网上赚钱。

人怕出名猪怕壮,朱之文有一次竟然因为领取小麦补偿款就招到村民的嘲笑和网友的批评。说是现在你钱这么多,有什么资格和脸面领取补偿款?

村民们一边享受着朱之文的恩惠,一边对他嫉妒还恨。挖苦、嘲讽,甚至在朱之文不愿再施舍时半夜去砸他家窗子。

终于,朱之文无法再忍受,选择退出。

看到这些,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感概人性的丑陋。同时,我又想到,本来和村民们一般无二的朱之文变得“不合群”了。这也许就是他麻烦的根源。

朱之文选择退出也许就是为了“合群”吧。只是不知道在经过这些事之后,他还能不能跟村民“合群”回去。这里不评价他选择的好坏,毕竟这是人的自由。我只是想到一个问题,他到底该跟谁合群?或者说他是不是还可以跟别的人合群?

很多时候,合不合群这个事儿真的没那么重要。事实上有这么一种说法是“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或许你就在什么时候看过。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部队里就经常是不合群的异类。

在新兵连因为成绩差被分到了偏远无人管束的红三连五班。在这个“多了不多,少了也不少”没人重视的小班里,所有人都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他们不再有什么奔头,生活作风邋邋遢遢、懒懒散散。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各自寻找一种消磨时光的游戏,比如写小说(当然重来都没认真过)、又比如研究桥牌等等。当然他们干得最多的也就是打打牌,输了罚做饭什么的。

作为优秀班长的老马被寄希望来改变这种局面,结果却也被迅速同化了。对此,作为领导的三连指导员都没有办法,也不敢苛责。

谁能想到,许三多的到来慢慢改变了这一切。他像中国版“阿甘”一样,一丝不苟地做事,那怕没有人要求他、命令他。事实上当后来周围人都对他的自律看不惯的时候,他们甚至怂恿班长命令他不要干。

好心的老马也委婉地劝过许三多,要跟大家步调一致,最好也找个消遣混日子就得了。然而单纯得简直是蠢的许三多没听进去,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许三多在五班找到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在泥地里铺石子路。后来,按老马的话说,在“一个人铺路三个人毁路”的情况下,石子路在荒野上铺成了。

许三多的“不合群”不仅铺成了石子路也铺就了自己进步的道路。虽然他的蠢笨执拗使他在每个新的集体里都好像不易融入,但最终他的坚持都成全了他。最后他成为了优秀的特种兵老A,那就是属于他的群了。

如果说影视剧不真实,那这里分享一个网上流传的外交部长王毅的故事。

六七十年代,王毅到北大荒当知青。同行的知青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不合群”:别人打牌的时候他背英语单词,别人睡懒觉他早起读英语。

有人就说他装。甚至有领导找他谈话:“你一定要合群,不然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当然他没有听,继续做着自己的事。

1978年高考恢复,他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后来,他凭着优秀的外语水平和文笔进入了外交部。

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社交。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每天各种饭局、酒局应接不暇,各路朋友交了不少。看看微信好友似乎有种朋友遍天下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热衷于社交、热衷于加入各种群,因为我们觉得人脉很重要。这当然不是什么错。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真的是群越多、朋友越多就越好吗?我们有多少社交活动其实是无效社交?微信好友那么多有多少是交心的朋友?是不是多是点赞之交?认识的人那么多,有多少人愿意在你落难的时候帮你?

那些不值得的群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去合比较好。

关于合不合群这个事儿,要合,也是跟对的群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