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走的是鱼,留下的是良心

这段时间,除了医疗物资比较紧张之外,面粉和渔具成了另一类销量比较好的商品。寻常的饮食吃腻了,总得换换口味,曾经自诩"厨神"的心,也蠢蠢欲动了,面包、蛋糕……,各种曾今需要靠采购的食品,只能自己动手了,不管做的好与不好,但面粉终归是被消耗了。
"野外独钓,也是对疫情的贡献"。钓鱼便成了疫情期间的主力娱乐项目,城里的人自然无鱼可钓,这是独属于乡村的乐趣。这次的疫情,对于田间地头的蚯蚓来说,也是一次始料未及的大灾难。
我们村最大的池塘,就在我家附近,步行个几十米就到了,可以说是非常之近了,也是我以前常去的钓鱼场所。这一方池塘并不属于我们家,而是离我们家不远的邻居家的,因为平时村里关系都挺好,所以在他们家池塘钓鱼一般也不会说什么。但我们也都自觉的遵守着不钓大鱼的宗旨,用的都是钓鲫鱼的小鱼钩,毕竟这是别人投资养殖的,彼此之间也相互理解。

正是处于这种长期的和谐默契的状态下,去他们家池塘里钓鱼,也成了我闲来无事的小爱好,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拿着原生态的鱼竿,绑着自制的浮漂,串上鲜活的蚯蚓,枯坐钓鱼台。作为一个对钓鱼的理解还停留在抛竿傻等的新手,技巧什么的几乎是一窍不通,脚踩鱼竿,手玩儿手机,两不耽误。只要有"耐心",还是可以钓到鱼的。
有时候现实是很残酷的,枯坐一下午,只钓到了一条鱼,而且还遭到主人家的无情嘲讽,尴尬。更可气的是,这种情况还是经常性的,慢慢的我也不那么喜欢钓鱼了,而且就算是去钓鱼,我钓到一条鱼我就撤,绝不多耽误时间。
无聊的时间总是需要打发的,慢慢的,池塘周围钓鱼的人多了起来,我也慢慢失去了钓鱼的耐性,偶尔去看看今天有多少人钓鱼,都钓了多少。就这样,长期形成了六七个人钓鱼的场面。

疫情得到了控制,情况也在慢慢好转,无法离家的人开始小范围的流动起来了。钓鱼这项既能打发时间,还能吃到鱼的活动,被进一步扩散开来。池塘周围钓鱼的人又多了起来,比之前多了一倍。很多是我们村里人的亲戚以及隔壁村爱好钓鱼的人。人多了,规矩就乱了。各种工具、饵料轮番上阵,越来越多的大鱼被钓起。鲫鱼、鲤鱼可以钓走,但鳊鱼、草鱼、鲢鱼、鳙鱼是绝对不行,同村的可能还彼此理解,但有些人就不那么老实。
情况一直持续到了3月22号,钓鱼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3人,站在塘边,一眼看过去,全是人。本村的、隔壁村的、我们村的亲戚,还有隔着很远骑摩托车过来的。规矩在私心面前,显得没什么约束力,有些人还是会偷偷把钓起来的大鱼带走,损失变得越来越重了。
塘主也曾和我妈聊过,本来心里想着,应该也钓不了几天,加上都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怕伤了和气。可没想到疫情持续这么久,而且现在来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制止,今年的损失肯定会很大。他们家两口子商量后,决定从明天起,禁止所有人钓鱼,然后通知了池塘周围钓鱼的人。
第二天,整个鱼塘都清静了,我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安静的在塘岸上听歌溜达了,而这件事情也就此结束。后来我听大人们聊天说,我们村里某些人,在这件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仅自己钓,还邀约自己的亲戚或者发动别村的人一起来钓。

后来仔细想想,我还是很感谢塘主一家的,这些年我在他们家池塘钓鱼,他们从来没说什么,虽然我也没钓到啥鱼。而且这件事,如果换位思考,我可能会更早禁止钓鱼,这么多人坐在自己池塘边白白拿走自家所得,谁能不心疼呢?反倒是那些贪得无厌来钓鱼的人,特别是自己村里的人,真的是让人寒心。见到小便宜就想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件事对我而言,也是一次警示,告诫自己要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