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践行成长!每日观察

关于内容生产者高质和高产的思考(二)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云1623

由于疫情的原因,最近在家里看了好多文章和视频的推送。

同时也保持着日更的习惯。

但是最近这几天逐渐变得不知道写什么。

这让我对内容生产者的工作开展了新的思考。

之前一篇文章比较了两个UP主在产量和质量方面的情况。

当时我认为,质量是生命受众是关键努力是前提

现在我有了新的想法。

质量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现在是全民创作时代。

不管在哪个平台,想成为内容创造者真的很简单。

只有你有一台手机,你就可以文章,拍视频,哪怕你没有很好的设备只要点子够好,一样会受欢迎。

但是门槛低就意味着数量的泛滥。

一次吸引大家简单,每一次都要能吸引大家,就要有特殊的本领。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宝藏UP主:巫师财经

他的视频内容都是跟财经相关的,不仅能够把专业的知识讲的透彻,并且收到了很多人的好评。

数学或者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一直是大部分人头疼的课程和内容。

经济、金融也是如此。

想要说明白经济和金融就离不开枯燥的数字和图表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受众较小。

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专题报告》这一个视频的播放量和在线观看人数简直恐怖。

这位UP主产量也不高,6个月时间一共出产13个视频。但是每一期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所选题材内容也基本不是时事热点。

真的是靠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犀利的角度来吸引观众,从无数视频中脱颖而出。

输出水平取决于积累

这段时间写日更,已经快把我脑子里的存货掏空了。

最近也经常陷入没什么可写的境地。

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爱好广泛,一定不缺可以写的东西。

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没有持续的良好输入,没有深刻的积累和思考,真的谈不上输出。

缺少大量积累,就无法深入思考

我发现,虽然我看起来看了很多书。

但是在这些领域,都谈不上积累。

往往都是涉猎,浅尝则止。

在平时聊天交流还能侃侃而谈,但是当我想写成文章的时候,就发现积累真的不够。

现有的积累根本无法支持我开展深入的思考。

以阅读举例,我很难在作者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炼,把书中的信息变成自己的东西。

更不用说提出更新的观点,写出可以反复咀嚼的心得体会。

没有深入思考,就没有发言权

开始写作之后,我发现我的很多观点都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而且这些观点都只停留在别人的思考上,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思考。

当我再次思考这件事情时,我发现不仅仅是我在阅读时存在这个问题,也发生在我的工作中。

很多思考都是浅显的,当我想把它们整理成文章时,我发现内容少的可怜。

没有独特的观点,没有恰当的案例,也没有深入的思考,这就意味着我能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发言权。

在某个领域争取做到更好

看了好多的内容输出领域的大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至少有一个深耕的领域。

不管是科技领域、生活领域、财经领域或是其他。

他们总是有一个长期积累和深耕的领域,拥有别人无法模仿的优势。

然后在这个领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和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

至于自己的这条“护城河”究竟是什么,在它成为“护城河”之前谁也不知道。

有些人能日更,不断地吸引别人的关注。

有些人出精品,时不时拉回大家的视线。

每个人总有自己的成功之道。

熟能生巧诚不我欺

高产是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我想说,高产可能是高质量的必经之路。

不开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多好!

正是持续的高产,才会让自己的技能不断趋于完善,至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内容。

也正是高产的目标,才会逼出高效的输入。

高产和高质量本身并不矛盾。

没有极高的产量,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作品。

据说周杰伦第一张专辑的十首歌就是从他一周写完的50首个中精选而来。

正是因为有50首歌打底,这张专辑才以极高的质量受到大家的关注。

高质量本身就需要高产做铺垫,需要长期、持续的精进。

熟能生巧大概是一切领域成功的不二法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