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生活工具和方法论思维模式

年度计划自检清单 | 做自己人生的CEO,重新定义年度计划

2020-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彭小六

2020年的第3天,不知道你的年度计划开局如何?

很多人的年度计划给自己列了一堆要做的目标,有物质的,有精神的。

积极上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能不能顺利达成呢?每个人内心深处可能都有一丝忧虑。

今天我给你提供5个护身符,希望能让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年度计划,顺利达成。

每张护身符上都有一句话,分别是:

◆ 先定位,再决定做什么

◆ 先列关系,再列清单

◆ 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 先做好一个,再去做其他

◆ 要关注结果的产品化,而不是过程的数据量化

1

先定位,再决定做什么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EO,你会怎么做年度计划呢?

我想没有哪家公司的总经理也会列出一大堆事务吧,事无巨细,从员工福利,到公司办公室装修等等方方面面 ?

如果你是CEO,你的年度计划,其实就是战略计划。

指挥官意图,它可能是一个目标,但是决定了接下来一年,公司各部门全体同仁做事情的时候,都在朝这个“指挥官意图”努力。

那你2020年的指挥官意图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你2020年,列出这么多要做的事情,核心目的是什么呢?

一旦你用战略思维去思考自己的年度计划,你会发现,我们之前陷入了细节误区,忘记了制定年度计划的前提,是有一个年度核心战略。

那现在让我们看看你的年度计划。

这么多事,都是冲着一个战略去的吗?

还是你画了一个生命之花,希望自己在2020年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好?

换掉生命之花,用漏斗重新审视一下:

◆ 我想做的

◆ 我能做好的

◆ 社会和组织当下急需要的

◆ 我做起来很有特色的

如果你原来的计划是每年读100本书,那你要用这个漏斗和自己对话▼

我想做的是:

2020年读100本书。

我能做的是:

读我自己感兴趣的,而且要图多,不要太厚的。

社会和组织当下需要的:

最近公司在做运营结构调整,大家都很关心增长,所以我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多涉及一些运用和增长,营销相关的书。

怎么让我自己在这个计划上和别人不一样呢?

我做PPT很厉害,我可以把读的内容全部做成读书PPT;

我自己平时也会拍一些小视频VLOG,我可以试着做一些短视频读书介绍,给同事们参考,还可以发在网上让别人知道我的专业度。

2

先列关系,再列清单

很多人的年度计划是清单体,也就是列一长串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做完一个打一个勾。

这样做当然没有错,但是很多成长是一个系统,目标与目标之间是有关联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①找到这些关联,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对其他目标有什么影响。

比如,我的团队今天开会说要新增一个直播专栏,计划每周一次,目的是品牌宣传。

我就问她们,这件事情对现有的项目有影响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样你知道重要紧急程度和做事的先后顺序了。

②厘清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让你“一鱼多吃”。

一鱼多吃,意思是一件事情,可以同时作为几个用途进行复用

比如今天这篇文章,就可以复用做直播,也可以拍成短视频。

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知道直播,文字,短视频,都是为了塑造彭小六的“阅读力”品牌。

3

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厘清目标关系图,有两个作用:

①如果现在你面临一个机会,或者有一个新的想法。

你就可以拿出地图,问问自己:这个新的机会或者想法是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要做?它能起什么作用?

很多人想一出是一出,在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会被新的状况打断或者干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做好。

②你在检查自己的年度计划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个计划和其他计划毫无关联那说明有问题,因为一个孤岛式的计划,很可能需要消耗你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是很容易被你放弃的。

4

先做好一个,再去做其他

你可能会问,那小六你的年度计划是什么呀?

说实话,我的年度计划其实没有。

我就这张地图。

日本的锻刀大师宫本武藏曾经说: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每次其实就面前一人。

我在一段时间里只关注一个节点的目标。

比如洋葱阅读课程每年2-3次,每次一个月。

那在授课那一个月,我就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课程和学员学习上;

课程结束后,我的精力就会从课程设计转移到社群运营上。

要多问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做的任务清单,是在让这个地图的节点(堡垒)越来越坚固吗?

我们没有办法同时做好几件事。

只有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们才会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不断有信心挑战新的任务;不然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就是你疲于在各种目标中穿梭奔波,一事无成。

5

要关注结果的产品化,

而不是过程的数据量化

很多人的年度计划是用SMART原则梳理过的,比如一年要读100本,认识20个新朋友……

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有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品牌(别人对你的认识),不是由这些量化数据决定的,而是由你的作品决定的。

你要具备作品思维,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关注最后的产出。

比如我跟我的团队小伙伴说,当你离开这个团队,你的绩效不是帮我做了100场直播,出版了多少本书,而是你有没有输出自己的专业产品。

你有自己的岗位知识体系吗?把它变成手册了吗?

比如肖肖你是做内容策划的,你形成自己的内容方法论吗?小雪你是做运营的,你有做出洋葱的运营手册吗?甚至每周一场直播,有形成SOP吗?

我健身100天,输出了一本健身册子,关于吃、穿、练、睡,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产品输出有什么好处呢?

①关注产品,会让你的年度计划变得目标指向很清晰,而不是那种玄乎的感觉。

②这会让你很容易传播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基因”复制给别人。

你影响了多少人,其实就是你的观念和想法基因复制了多少份。

做年度计划的时候,要大胆,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不可能,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进步,所以尽可能多地罗列没有问题。

但是年度计划也需要自检,检查年度计划的时候,可以用今天的这5个方法,看看自己的年度计划是否可行。自己做出筛选和修正。

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提出,要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需要三个方面努力▼

专注:选择做收益半衰期长的事

专业:持续稳定的输出作品

独特性:永远和别人不一样

今天和你分享的这篇文章:

◆ 先定位,再决定做什么。

◆ 先列关系,再列清单。

◆ 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 先做好一个,再去做其他。

◆ 要关注结果的产品化,而不是过程的数据量化。

2020年,让我们大胆想象,认真对待,重新积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