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村上春树谈些什么,我谈些什么
与书结缘
知道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已经是差不多10年前的事了,但真正翻阅起它,只是在上周的事。这本书篇幅不长,但阅读完之后对我确实比较有触动。有些记忆中的东西就像是一颗种子,等待发芽需要不同的时间,有些可能立马就发芽,有些可能需要1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2017年打算开始跑步,2018年正式列入了计划,直至近期,发现跑步不是想象中的那种需要逼迫自己去完成的事情,似乎找到了一些乐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于跑步有些微妙的体验,所以才想着看关于跑步的同主题类的书籍,在诸多记忆中,这本书已经牢牢的占领着自己的心智,就像“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怕上火喝王老吉”一样,想起跑步类的书籍,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跳出来的就是它。可能的一点原因是,潜意识认为一个作家写跑步的事情,应该会比一个专业跑步的人写得有趣和值得借鉴。毕竟成为专业的运动员级别并非是自己的追求,这种非科班出身的经验,体感,反而更加平易近人,可获得性强。
阅读后的整体感受
带着这样的好奇,翻阅了它,之所以很有触动,是因为书中没有那些跑步好处的大道理,都是他自己的真切体验,在跑步过程中的对自我认知的提升,跑步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参赛的真实记录,当然还有一些半自传类的陈述,都令人感到有力量。
透过他在书中的文字,似乎我也找到了一些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某种程度来说,我和他在性格方面真的有些很相似的地方,对于孤独,思考,决策,社交,似乎我也有同样的一些模式,而对写作的表达,跑步带来的自我认知也是我所追求的,所以感觉这本书有种为自己而写的感觉。有相当程度的共鸣。
书中印象深刻的话语与行动
1、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就这样开始跑步。我当时的年龄是三十三岁,还是够年轻,但不能说是“青年”了。这是耶稣死去的年龄,而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凋零从这个年纪就开始了。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样的年龄,我开始了长跑者的生涯,并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出发点上——虽然有点晚了。“
同样的句子在开头的篇幅里和结尾处都有提到过,恰巧的就是我也是在33岁时,开始了跑步,我虽未有他那样的抱负,但我希望与自己的过往有些不同,能更多的感受到跑步给自己带来改变。
2、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写成文字就无法顺利思考的人,想找寻自己跑步的意义,非得动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这样的文章才行。”也正是因为他这句话及书的风格,我又把从开始跑步时的一些记忆梳理了下,写成了文字,也对往后的跑步经历树立了记录的目标。
3、他说到:“我下决心写一本关于跑步的书,说起来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自那以后便苦苦思索,觉得这样不行那样也不成,始终不曾动笔,任烟花空散,岁月空流。”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或许要不了几年,我也有自己的跑步主题的选集了。
4、很羡慕他提到“并没有好好做准备运动,身体却从不曾出过一次故障,受过一次伤,生过一次病。我根本不是个优秀的跑者,却无疑是个健壮的跑者。这是我为数不多的足以自豪的资质之一。”我虽未坚持几年,确有经历一次难熬的跑伤。
5、他在书中写道: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跑步跟性情有关,说来确实有种啊哈的感觉,我在跑步期间虽有前期想通过社群的方式去激励自己,但真正督促自己的是那份没有做的愧疚感,到目前为止,我很难说自己是因为喜欢跑步这件事,还是我自己为了有一件能够坚持做的事情而树立自己心中的标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地是,我的性情应该是属于跑步这一类。成年人的事,都很难用喜欢和不喜欢来衡量一件事情,除了人性中那些本能类的事情,或者那些非常显现的个人喜好,喜不喜欢更多的是从赋予意义的视角来看待,而非单纯的喜好。至少这是我对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
6、书中他有写道:“吃的食物也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蔬菜为主,蛋白质主要靠吃鱼摄取。我一直不太喜欢吃肉,愈发吃得少了。少吃米饭,减少饮酒,使用天然材质的调味品。而甜的东西,我本来就不喜欢。”专业跑步的书籍一定忽略饮食的介绍,但这真正能管住嘴似乎比坚持跑步本身更加难以控制,但随着这次是坚持跑步近40天以来,有个真切的感受是,嘴更加容易去控制一些以前难以控制的食物,原因是不希望自己这么长久以来的坚持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功亏一篑,终于明白为什么跑步能减肥,在迈开腿的同时,为了巩固成果,管住嘴也变得更加的容易,所以双管齐下,减肥的效果应该就是指日可待了。当然这一点,我还需要更多真切的去体验,感知到,听过太多跑步减肥的故事,唯一有力量的一定是自己真正做到了,那个时候再次传播跑步能减肥,或许那个时候的脸上应该是充满自信与坚定的笑容。
跑步音乐推荐
关于伴跑音乐,他也做了一些推荐:摇滚最让人满意,像红辣椒、街头霸王、贝克乐队,或者是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甲壳虫之类的老音乐。节奏越简单越好,还有就是爵士风卡拉·托马斯和奥蒂斯·雷丁的音乐,《乞丐盛宴》跑步、《同情恶魔》,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卑鄙》,以及最最适合在不慌不忙地跑步的早晨听的专辑支费农·杜克作曲的洒脱美丽的歌谣——《纽约的秋日》。布莱恩·亚当斯的走红名曲《至死都是十八岁》,有些已经搜索过来感受下,感觉确实不是我要的菜。说起爵士风,村上春树在从事写作前,是一个爵士风餐馆兼咖啡厅兼酒吧的经营者,或许我们会想一个餐饮老板怎么就转型成为了一名作家,别忘了他可是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科班出生的。
写作的三项重要资质
当面对“对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是什么?”的提问时,他给出了最重要的是才华。
集中力,即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耐力,即便能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
优秀的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曾在私信中说过:“哪怕没有东西可写,我每天也肯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村上春树认为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写文章属于脑力劳动,然而写出一本大部头来更近于体力劳动,在我目前看来无论文章长短,似乎都是脑力兼体力活。
最后,书中有提到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通过这个也可以感知到他对跑步的热爱,或许这是所有真正跑者内心的声音,同时也感知到他对于跑者身份的认同。
墓志铭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这是我开始朝着跑者的目标前进的第3年,“明天将运载着什么东西而来,不到明天,谁也不知道。”
以下是还有一些经典的语句: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须努力便唾手可得。
“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正式开始每天跑步,是写完《寻羊冒险记》之后,跟决意当一名职业小说家相差不远。
“疼痛无法避免,磨难却可以选择”
以下是关于跑步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