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芳草文学随笔散文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从生产制度的变迁纵观中国的经济发展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1人  鑫满楼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计划经济那个时候,农村是大集体生产制。一个生产大队分成若干个生产小队,一年360天的生产劳动由生产队长统筹安排,并以小队为核算单位实施工分登记制。一般地,整劳力(也叫男劳力)一个劳动日记9分或10分,半劳力(女劳力)一个劳动日记7分或8分。但是很多情况下,生产队会按件记分,比如收麦按亩数记分,运粪按车数记分,割草按斤数记分,挑水按担数记分等等,这样初步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一季到头或者一年到头,按照各户所得的工分分发粮食。工分多的多分粮食,工分少的少分粮食。谁家一年到头挣得的工分在全队工分平均值以上,谁家就是余粮户;谁家一年到头挣得的工分在全队工分平均值以下,谁家就是缺粮户。哪一家孩子多,劳力少,哪一家绝对不会是余粮户。

那时,不管是农忙季节,还是农闲季节,一年360天,天天都忙在地里。即便是这样,一年到头仍有吃不饱的情形。那时,不允许做生意,不允许搞副业,最多是养几只鸡子养一头猪。养鸡子,收几个鸡蛋,有时候拿鸡蛋换点盐吃,或者给孩子买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一家几口人终年守着鸡屁股过生活;辛辛苦苦养一头猪,到阴历年底卖了,卖几十块钱,除了过年花费,剩下的要支持家里新的一年的所有开支。那时,农民一年360天忙着地里的活儿,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手头非常拮据。

那时,不允许农民种菜。谁家院子里或者是在院子附近的荒坡上种了蔬菜,生产队会派人把你种的菜割了,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所以,那时老百姓想吃点菜很艰难。一年四季只有吃咸菜,主要是芥丝和韭花。榆树开花了,采摘榆钱蒸了吃;槐树开花了,采摘槐花炒了吃;棠梨树发芽了,采摘嫩叶做成浆水菜吃;冬天从菜区买来大白菜和白萝卜叶子做成黄菜吃。

那时,不像现在有现代化的耕作技术,如耕地机、播种机、打麦机、收割机等,种庄稼、收庄稼、打庄稼,样样都靠原始劳动方式完成,人们的劳动强度很大。再者,由于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的意识,更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化肥,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亩产百儿八十斤粮食的产量较为多见。不要说缺粮户,就是余粮户也常常有吃不饱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当时,最害怕的是家里来了客人。家里来客了,去邻居家借面借盐借油借鸡蛋是常事。

说到这里,插上一段我的妻子曾讲给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以前,她的姑奶奶家生活困难。我的妻子说,她的爷爷去姑奶奶家走亲戚,姑奶奶家连一把面都没有,于是姑奶奶去邻居家借了一碗面,给她的爷做了一碗面条。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她爷爷吃了饭还没有回到家,姑奶奶家里的人就到家里报丧了,说是姑奶奶借面给爷爷做饭吃,觉着日子过得很没面子,上吊自杀了。

回过头来。那时,为了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生产队在大队的倡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红薯。红薯产量高,打开始种植红薯以后,煮红薯、蒸红薯、红薯汤、红薯馍、红薯饭、红薯面条、红薯丸子、红薯粉条,各种各样的红薯食品成了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人们终于可以吃饱肚子了。

大集体生产制度,大锅饭分配制度不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劳动效益低下。于是,三中全会以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继在全国农村全面铺开。把耕地承包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生产队的时候,一个月才可以收完打完的小麦,联产承包以后,三五天就可以收完打完。第一个麦季下来,各家各户粮囤里就储满了粮食,人们的餐桌上,黑馍变成了白馍,生活水平突然间提高了不少。当时,人们种什么品种的粮食作物,都是自己做主。一季下来,除了公粮、提留,还有一大部分粮食属于自己,温饱问题得到了保障,那真是“囤里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现在,政府为了扶持农民种粮,不仅减免来了农业税,还为农民发放耕地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除了种地,腾出更多的时间做生意,办企业,搞公司,跑运输,家庭收入大大增加。有吃的了,有花的了,老百姓的生活就像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现在,我们村里靠耐火,靠化工,靠生意,靠运输拥有百万、几百万、上千万资产的已经成为现实。

是党和政府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让我们走出了饥饿的困境,是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使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感谢党!感谢政府!

                                        2018.7.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