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天葬 ‖ 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转动的经幡,
蜿蜒的河流,
扎巴和觉姆慢慢走,
在绵绵时光间手握四季的经卷,
色达神秘中自有风情,是信仰,是虔诚。
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第一次雨中观看色达天葬,无声的震撼!
血腥?残忍?敬畏?几种感情都有。
满山的秃鹫排成排等待着天葬尸把尸体一点一点肢解,期间秃鹫还会非常不耐烦的偷偷靠近天葬台。待尸体肢解完毕,装进一个一个小盆,之后看护秃鹫的喇嘛一盆一盆端着被切割好的尸肉泼给秃鹫,满山的秃鹫一哄而上,瞬间吃干净!蔚为壮观,令人震颤!留下来的头骨和头发,分类收进专门存放的地方,头骨放置在寂静塔内,布置成穹顶,供人们缅怀。头发围成了巨大的转经筒,随风转动,那是灵魂在唱诵。
当时瞥过一眼头发室,至今想起仍浑身颤栗!
和来时一样,我们在色达佛学院待了许久后,拼车前往天葬区,下车时居然发现不再下雨,天空出现了蓝天、白云,我长久沉默地凝望着那些云朵,心怀感恩和谦卑。可是,不消多久,便下起了大雨,似在超送今天即将被天葬的人。
为表对死者以及家属的尊重,有些过于耸人的场面的图片就不放在本篇文章里了,我会选取一些较为正常的照片放上几张聊以讲述。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
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用哨声呼来秃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秃鹫食后飞向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跟土葬、水葬、树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哀悼的一种方式。
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的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意啄噬。这时,就请喇嘛诵经超度,直到骨肉进入鹰狼之腹,才认为算是尽到了对死者的心意。
天葬时间是:13:00 —— 16:00
抵达天葬区后,天葬还未正式开始,抬头仰望,不少秃鹫在上空盘桓着,地方不大,人已很多,不管是第一次来到色达,还是已来过数次的人,每每到此,“天葬”已然是必看项目。瞟过头发室,我慌张的跑走了(真心瘆人啊),去到了观看天葬最佳地点,人头攒动,雨越下越大,我们在慢慢等待中。
身旁有一个喇嘛,在等待中我们聊天,我问师父:仪式开始后是不是不允许拍照?师父笑着说:倒也没有硬性规定,可以拍摄秃鹫和周围环境,天葬过程就别拍了。我点头,为了尊重,我还是不拍那么细的了。拍摄一下等待中的满山的秃鹫,以及焦虑等待天葬仪式开始的人们聊以记录吧。
天葬前死者会请喇嘛做法事诵经超度,也有比较讲究的家属会背着死者到色达山顶的坛城去转佛塔。
仪式开始了。
死后被天葬的人,要被脱尽衣裤,把头部弯到膝盖处,使之蜷曲如初生婴儿状,再用白布包裹,放上一条哈达,意思是使死者以新生儿的姿态进入新的轮回。雨中,喇嘛们坐成一排一排诵经,上天葬台是一定要家属背着上去,有法师肃穆矗立一旁,为死者诵经超度。有喇嘛守在开口处,在开口部位拉起一道红色的布帘,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飘至空中,这时,秃鹫收到讯号,便飞来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待这些处理妥当,天葬师就向四周围成一圈的秃鹫示意,天葬师让开位置,秃鹫们便迫不及待扑向尸体。
成千上万只秃鹫一哄而上,争抢尸肉。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此时观看天葬过程的人群涌动,有的站立不安,有的开始作呕,有的则掉下了眼泪......
或许数日前还在嬉戏玩耍的身影,曾许诺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的爱人,如今却要被摆放到台板上,任凭天葬师刀起刀落,至亲至近之人此刻成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守望。
藏传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便离开肉体进入了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食鹰鹫,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听身边的人说,今天天葬了17个人。
我曾问过藏民阿姨,给亲人天葬是不是要花很多钱,比如几千,或者上万。阿姨说,没有那么多,一般几十块钱就可以了。
天葬台位于佛学院至色达县城之间。
色达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海拔约:4010米。
天葬台旁有玛尼堆以及木杆,木杆悬挂着经幡,中央设有用石块垒铺的停尸台与肢解尸体抬,停尸台略低于解尸台,色达天葬的特点是多了一道先将尸体放在停尸台上,诵经后再移到解尸台进行肢解的程序。
天葬台选址要求:
1、地势要平坦开阔,便于桑烟升空、秃鹫瞭望,亡灵坦然安静。
2、不能悬崖峭壁,免得惊吓亡灵,使亡灵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3、天葬台周围不能是灌木丛或者花草丛,没有特别的景色,杜绝亡灵对大自然的依恋和眷恋。
4、天葬台的对面,一般有逶迤的山脉遮挡视线,阻挡亡灵对亲人、对故土、对财产权势的联想与情结。
天葬师是从事天葬职业的专职人员,应当受到尊重。
人们对天葬师这个职业的评价较为复杂。
一方面,他们直接把人从人间度入天堂或转生之途,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力量。“多不丹”藏语意为“具力者”,他们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性和具有的“特殊法力”令人称其和敬畏。另一方面,天葬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常使人对他们抱有偏见,人们平时对他们敬而远之,视若幽灵。
过去天葬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在恋爱婚姻时多受影响,人们不愿同其联姻。天葬师是西藏社会中奇特的人群,当他们施行天葬度人升天时,他们头上罩有神圣的光环,深得人们的尊重。而当人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劳作时,人们又嫌弃他们整天同死尸打交道。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葬师兼有天使与幽灵的双重身份。
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文字:老槐 | 编辑:老槐
检索老槐微信公众号:老槐的故事
长 按 下 方[二 维 码] 关 注公众号
每一篇温热的文字,都在试图寻找与她产生共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