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魁理事长参加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生态修复与生态共享
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 秦东魁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生态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2000年前的先哲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体现在当代就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其展现的就是良好的生态。
世界经济发展势不可挡,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生态的损伤、破坏和压力。中国成就世所瞩目,但为此也付出相当大的生态代价。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我们看到多少惨不忍睹的生态灾难,那么直观和近距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及周边邻国,与其伴生的就是落后、贫困、疾病,及至不可持续的发展。
当今生态治理问题为全世界所重视,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雾霾等等,虽然争议不休,但人类警惕与智慧并未缺位,生态不再是一地一国的事情。时至今日,中国以深刻认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彻底展开了生态环境的保卫战。在广大的基层,大批的散乱污企业被取缔;在广袤的农村,清洁的天然气、电能正在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习惯;生产制造方式也接受着来自环境标准要求的深刻改造;特别是勤劳、智慧、担当的中国人民围绕环境生态建设,在治沙、绿化等方面成效明显,积累了经验,甘肃武威案例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了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的天下大同理念,追求开放共赢,共建共享,符合趋势。这既是官方层面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广开民间合作之路的重大机遇。在推动生态治理方面,我认为:
一要在生态治理上再推动国际间民间合作。当前,民间合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民间合作常常深入基层,与每一位当地民众沟通,它们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极大的灵活性帮助生态治理问题倡议更好地落地。它能反应那里有问题需要帮助,能成为各国政府的向导。它能帮助相关惠民政策落实,还能促使民心相通,使沿线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建设目标所不可或缺的。
二要多方支持国际间民间合作。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我们必须多方位加强与国内外民间组织、企业和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要在合作网络的框架下就沿线国家的民情民意、合作需求等保持沟通,研究问题、共享经验,定期就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避免各自为战,降低或不产生负面影响,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贡献民间智慧和力量。
三要落实好具体的国际间民间组织合作项目。要做好跨文化沟通,要把政府的政策、自己的理念具体化为一个个为普通人造福的项目,让各国人民理解并受益。要主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和咨询,多搭建平台,多创造机会,特别是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关注落后地区的生态治理、生态修复问题,促进生态共享。
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治理跨国际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描绘好合作网络的框架,达成了一定数量的承诺。让更多国家、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 “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建设当中来,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