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想法成长励志

阅读的时候静不下心,专注力不够怎么办?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418人  彭小六

1.

小六,我觉得自己专注力不够。

什么情况下你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想先确定问题的场景。

读书的时候,读到一半以后,就不想读了,感觉自己不深入。

比如什么书?我问。

工具书,好多书都会。
比如《金刚能断》我看的是书里的案例,就看到不想看。
这本书我前半部分看得很开心,到后面就耐不住性子了。
再比如《还我本来面目-如何接纳自己和欣赏生命》,这本书我也是一开始看得很认真,但是发现自己不容易深入,看了就过了,看的慢挺焦虑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
还有一个是眼睛,视力下降,不知道你看那么多书,有没有这个困扰。

耐不住性子的哪种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帮他察觉清楚自己的感觉。

我觉得看得太慢了,就开始不专注了,想赶紧看完,有时候是不想看了。

我们都会把自己的情绪综合起来,然后给出一个笼统的结论——但这样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所以我必须帮助他回答具体的情景和问题上来,于是我问了一个具体的问题:
“你觉得金刚能断适合快速阅读吗?”

发散性的问题容易给对方太多的压力,于是我问了一个封闭性的问题,把他拉回到具体情景。

是不适合,我是全部过了一遍准备精读的。

他的阅读目的找到了。

于是我先安慰她:
“其实不用紧张,你挑的这几本书都是探索自我精神领域的,读起来需要你把文字和自己做更多的链接,所以读起来会很费劲是正常的。”

然后我继续问:“你准备精读是从头读到尾吗?还是先速读一遍,了解大概,然后挑选着去进行精读?”
注意,这里我还是问了一个封闭性的问题,设置了一个AB选项,因为我需要快速定位她的思维偏差。

她的出乎我的意料:

精读也是从头读到尾,我想把这本书读透。

2.

咦?关于精读,我的观点是,和她是相反的:先速读一遍,了解大概,然后挑选着去进行精读?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不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清晰。
于是我继续顺着问:
“那什么叫读透呢?
怎么样做,才算读透了一本书呢?你怎么很量自己做到了?”

每章读完写写输出文,像拆书一样
他很自信地回答。
所有洋葱阅读课同学对输出还是很有掌控力的。

如果你还是在原来的章节卡住了,你怎么办?

没想过,大概会反复读,不想跳过去。

但——这种情况,你读第一遍的时候不就遇到了?

是哦

她好想发现了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我会焦虑,然后强迫自己去读,但是效率会很低。

那你的大象会怎么想呢?我笑着问。

大象也是洋葱阅读课中的一个知识点。
是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和《真实的幸福》著作中“大象和骑象人”的概念。
这个概念强调: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一头大象和骑在骑象人,大象会快速做决定,偏爱感性,直觉,好奇··· ···;骑象人偏爱理性,负责计划,权衡利弊,思考很慢··· ···


强迫自己去读一本书,就像是骑象人拿着骗子抽大象往前走一样。
可能短时间有效,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坚持,想象一下你骑着一头大象,然后它发飙了··· ···
如果你想要达成一个艰难的目标,想办法和大象达成一直的意见才有机会。

哈,大象是会不愿意呢!所以焦虑了。

很好,她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了。

3.

察觉自己的情绪,然后解决情绪问题,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的第一步,也是情商这个课题研究的核心。

和他聊到这里,其实出现困惑的是我了。
因为截至到目前为止,她所遇到的问题在课程中都讲解过了。他也是洋葱的老学员,阅读量也不差。
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陷入了僵局呢?

当我们在一个问题上陷入困惑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大尺寸再去看。
于是我想:面对阅读困难的时候,他选择进行这种死磕的方式;那在其他领域呢?会不会也是这样死磕?

于是我问:
当你在职场中遇到一个硬骨头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是一直死磕,还是··· ···

会死磕一阵,然后再想别的办法。

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他的思维模式。
遇到问题一定要先死磕,死磕不下去了,才会去想别的办法。
但是完成工作远远比完成一本书的动机要强,所以一本书死磕一下,可能并不会寻求别的办法,而是放弃+纠结一下而已。

于是我说:
你在职场中处理问题的模式,其实就是你的阅读模式。
所以我们现在首先要认可你的模式,然后当你死磕了一阵之后,我们再将问题定位成:**这本书死磕了一下,搞不定了,我现在要想想别的办法了。
至于办法就有很多了:

那我明白了!
首先我要接受自己现在的思维模式;然后我再去调整它。

4.

放大尺寸观察,缩小尺寸去行动。
这是我在遇到卡壳的问题时,最有效的一种思维方式。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找到比现在这个问题更大的一个应用场景。
今天的这个访谈就是这样的一个破局方式。
再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快速阅读,深度阅读之间的论战,但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时候你就纠结了。
如果找到比阅读更大的一个情景呢?
那是什么呢?
是如何在工作中阅读?
是如何在大学阅读?
还是如何在退休后的生活中阅读?

放大尺寸观察,缩小尺寸去行动。
放大尺寸一看,哎呀,其实就这么回事啊,这时候再跳下去,是不是学东西也好,做事情也好,就更心里有数了?

昨天在赵昂老师的生涯规划师的课程上,他也提到了这一点。
比如在我们迷茫,纠结自己现在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快速破局的问题就是:
如果5年后你再回头看今天,你希望今天要做到什么?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做得更绝,他在做心理治疗的时候会常温问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
因为你能顺利的回答“我为什么不自杀”的问题,比如“比如我不想死,是因为我···· ····”
其实你就跳出了现在的生活困境的纬度,站在人生意义的高纬度看这个问题了。


欢迎你来国民阅读基础课,我是彭小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