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中的障碍,倾听万籁!
文章首发梦凉书单
“你以何种方式在听?是不是透过自己的企图、欲望、恐惧、焦虑和各种的投射在听?是不是只听自己想听的那些能够带来慰藉、满足和减轻痛苦的东西?”
我以何种方式在听?
在倾听之前,由于“自我”已经有了许多的预设,许多的基于自己经验的因为所以。还有某种本性的东西,在期待与希望,希望对方能好一些。所以大部分时候,我想我可能做了多余的事!
万籁在人群中,我参与的交流基本有两种。
第一种,与其说交流,我更愿意称为聊天或者吐槽。对方并不是希望真正的交流,改进,仅仅是说说见闻,交换信息;或者只是为了倾诉,倒出心中的不满,埋怨别人的问题,并不是真的想改变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也许只是希望我们同意或者同情他们的做法,得到安慰,减轻痛苦,并不在意是否真的改变状况,或者也没有想过要改变状况。这类聊天如果不熟的人,大部分时候我不愿意去听,因为基本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想说的是第二种,小众里面,有着类似的追逐,还挣扎着想要醒过来的聊天。我更愿意称之为交流。交流,本该是交换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生活,得到的体验必然是不太相同的,好比“盲人摸象”。每个人都从局部来认识生活这头大象,其实用对错来总结是非常草率的。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喜好来总结。如果有了这样的认知,就算大脑早已先入为主,倾听还是会发生一些的,经验也是能流动的。
接下来说说我在交流中,带着“自我”听到了什么,对方又听到了什么。
故事一:我的朋友 AB是恋人,他们分手后,朋友B两次半夜来询问我关于朋友A的事。我的脑内戏开始:深更半夜,从时间上来说是打扰别人休息,对于正常人基本不会这么做。说明在乎已经突破理智的控制。对于本人还不睡,算是失眠了。如果是我一定是非常非常爱对方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脑内戏完了后,我对朋友B说,如果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通过我知道。结果B非常生气地删了我。我不知道他从我的话里听到了什么,而我通过文字想传达的是,希望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B:同事说,最近总发呆,什么也不愿意想。我问怎么了。说惹了两个人,老公和婆婆。因为一件某某小事,语气重了点,婆婆不高兴了,老公说她不该那种语气对他妈。很常见的家庭琐碎。我并没有听见什么,只是直接说了看法。如果是我可能会安慰妈说,我老婆上班可能压力大啥的,有点情绪,请别建议。同事说,怎么可能有这么好。我说,那你改变不了他,只能你改变自己了。同事说,凭什么。脑内戏开始:我想我听到了同事的无奈,不甘,委屈。大部分人都是吧,希望被关心,被宠爱,如果不是逼不得已,都不想真的成长为大树吧。
故事很简单,故事一全是误解。故事二有部分的理解。故事一,由于我从我的经验出发,提出建议,并没有真正听到主人公想做什么,或者我听出来了,主人公自己没有真诚面对自己,于是主人公得出多管闲事,与你无关,大道理等结论。可我想要传达的仅仅是建议与关心。故事二的主人公,由于我们性情相近,于是主人公得出的是,建议是对的,只是我有情绪,我暂时不愿意也没有力量去做,等逼不得已再说吧。
交流中,双方是否真的想听对方在说什么呢,还是仅仅是只想听自己愿意的呢?很简单,交流完后如果是感激,是思考换种方式去做,是眼前一亮,是坚持不放弃,那么我想这是一次比较真的交流。不然仅仅是一次自导自演!
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更多的是分享喜怒哀乐,是得到鼓励与建议,而不是成了判定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真的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那就试着放下好坏对错的评判,作为朋友仅仅是想分享对方的喜怒哀乐,交换彼此的经验,而不是敌人!
能听得见语言后面的那颗心,交流才会产生吧,那么倾听万籁也就自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