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集

日知录1:是标签偏见?还是行为抵触?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16人  理想者的执念
透过现象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说:“他非常讨厌做某类职业的人”。比如讨厌做微商的,再比如说讨厌卖保险的,还比如说讨厌推销理财产品的。可是当夜深人静时,坐下来仔细想一想就会不由疑惑:我们所讨厌的东西,真的是平时嘴里所说的那些吗?

      要想探讨这个问题,咱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微商,卖保险的,推销化妆品这些名词到底是什么?其实如果严格定义一下,它们无外乎就是个标签,和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人们为何会对这些中性的标签耿耿于怀呢?

       为此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讨厌做这些职业的人,讨厌的究竟是什么?冷静观察一下便不难发现,现存于我们生活圈子里的微商,保险销售,理财顾问普遍存在着广告刷屏朋友圈,私信一聊就推销,只要质疑便硬怼等行为(只要不信他,他就会认为对方认知能力差)。因此说,归根到底我们讨厌的其实并不是某个职业,而是某类行为。

        巴甫洛夫实验证明:人的身体具有一种叫做“条件反射”的机制。实际上这种机制同样也存在于人的认知习惯上。十年前,人们只要在地铁里看到乞讨者,便会施以援手。到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只会冷漠的从他们的身旁走过。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骗子太多了,使我们在大脑中形成了“乞讨既骗子”的思维定式。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标签偏见,实际上也和“乞讨者”现象一样,根源上来自行为抵触。所以我在想,那些诚心想与客户实现共赢的从业者们,难道就不能谋求一下用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进行推销吗?因为只有这样提高壁垒,才能让骗子们望而却步,不敢踏入那些本应纯净的行业中。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要是一个真正的从业者,非要把自己培养的像一个骗子,造成敌我不分,那又能指望谁去相信他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